打造首都生态治理样板 共建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0-01-06 16:31:2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小柒

科技日报记者陈小柒

今年以来,水、大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环境督查纷纷展开,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肩负着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特殊历史使命。构建和完善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通过科学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治、共治、法治为基本特征的城市治理转型,是保障首都科学高质量运行、逐步形成良好城市治理生态、推进北京成为未来国际化强国首都的基础。

    如何让首都基层的多元共治制度落地并有效运行起来?运用怎样的创新机制发挥作用?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专职副会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约研究员于1月4日在“立足首都面向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团作用专家会议暨国际生态经济协会2019-2020工作成果价值发布会”上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首先要深入分析城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内涵、结构,特别是是引入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基层社会生态治理与人文新格局;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能够率先而为,发挥“首善有我”的精神,坚持党建领导,直插基层,开展首都基层治理生态人文示范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与业务活动相结合的优势,在基层社区设立“生态、和谐、人文、首善、宜居”样板,形成示范带头引领的社会效应;协力推进北京市建设“守法、有为、共享”政府,打造首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李军洋指出,分析基层之治的着力点,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抓好首都基层治理的示范点建设。如:针对城市管理和小区安全治理的问题,要着力于智慧平台建设。针对营商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问题,要着力于一站式、跨部门、多领域的共享协商对接机制建设;针对居民素质提升的问题,要着力于文明实践建设;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要着力于联动机制建设,进行综合治理,把多种规划合一,统筹多维度的发展诉求,把各项政策和规划实施落地,各区域、各领域与整体规划衔接。鼓励社会组织通过党建模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同时政府建立对街道办工作成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评估,关键在于基层群众,执行评估应主动收集基层意见反馈,主动调研,及时纠正执行政策在基层变形走样的行为。

通过坚持党建引领为方向,以社团自身的专业优势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以业务工作的优势成效,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在工作路径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做好政务工作的补充,敢于以倒逼机制,促进自身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的资源平台,敢于主动出击,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李军洋认为,要把群众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当中,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探索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除了党建引领,还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和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创造力,大幅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加快构建首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鼓励支持“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在基层社区建立样板。

据悉,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党建工作组,坚持以“红色赋能”党建工作为旗帜,积极推动顺义区委区政府以“打造顺义国际人才社区”为目标的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及天竺地区作为党建工作率先开展样本区。通过和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共同合作,以湖北省具有“老少变穷”、绿水青山特征的武陵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委托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构建课题组,将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开展的两山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用于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精准生态扶贫能力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 刘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