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通讯员 刘晓艳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培养人?我们觉得大学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甚至要超前布局。”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在接受采访时说。日前,天津大学提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构筑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体系,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和方式。
其中,天津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推进科教协同,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重点研发项目要吸收本科生参与,2022年全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比例要达到20%。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五大攻坚计划
据了解,天津大学是教育部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5所高校之一。通过综合改革,天津大学希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学校“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四梁八柱”和牢靠“地基”。
在改革方案中,育人体系主要包含五大攻坚计划:在德育铸魂计划中,要形成至少包含200门涵盖不同类别课程的高质量通识课程群,至2021年开设10门以上与思政课必修课相配套的系列选修课;在智育固本计划中,通过专业教育、贯通培养、科教协同构建起可应对变化、塑造未来,时代所需的一流人才智育体系;在体育强健计划中,本科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在美育浸润计划中,开设20-30门艺术公选课、网上公开课,将美育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激发学生的人文艺术兴趣和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在劳动教育淬炼计划中,从生活劳动、专业劳动实践和公益劳动三个维度,丰富公益劳动实践,实行校园卫生责任包干制,设立“天大劳动周”,学生每学期参加义务劳动不少于1次,同时更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
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德智体美劳中,这次方案最难制定的就是劳动教育,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大学阶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这是全新的问题。”雷鸣表示,大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专业劳动技能,和智育相衔接,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公益意识,扎根中国大地贡献力量,一定要通过劳动和实践、通过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来实现。
人才培养将重点突出科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表示:“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过程,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从理念、制度和举措上推进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努力促使科研优势向教学和人才优势转移。”
“以前学校往往只是考虑如何用科研“点缀”教学,注意两者之间的机械结合,科研优势并没有融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人才培养上,教学与科研目标一致,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金东寒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开展新工科建设、搭建高水平实训平台、建立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创造性学习、研究性教学比重,推进科研和教学要素的流通和科教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教师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促进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建立研教一体、研学相长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金东寒表示,天津大学既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要为天津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合作共赢的有效举措。要加快完善与地方、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资源共享,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比如,天津大学与华为、腾讯、恩智浦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采用全新项目式教学,力争实现教学与产业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