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科院“五法”助力科技精准扶贫

2019-11-07 15:43:5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志伟 杨文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杨文

11月7日,记者从湖北省农科院获悉,该院历时五年探索出一套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法”,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316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709项,对接新型经营主体407家,扶持带动品牌建设136个,服务贫困户6480户、贫困人口16621人,辐射带动21953人脱贫。

2015年以来,湖北省农科院组织实施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精准扶贫纲要(2015-2019年)》,先后派出131支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团队,888人次专家参与精准扶贫,探索出五种科技扶贫法,通过找准致贫原因、与产业深度融合、与市场主体合作、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培育科技带头人等助力减贫脱贫。

  

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到大溪村调研指导驻村帮扶工作

助力产业升级的“绿色式”扶贫法: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合作市场经营主体在生产中的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等的绿色成果、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贫困户持续受益。

平台基地引领的“示范式”扶贫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择优扶植、培育一批特色示范基地或平台,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路径。

专家蹲点跟进的“定制式”扶贫法:通过科技人员长期驻扎在贫困地区某企业或某部门,持续跟进,为其提供全方位、持续性、定制化农业科技解决方案的方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助力创新创业的“领头羊”扶贫法:主要围绕贫困地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科技成果应用和适度集中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齐抓共管的“协奏曲”扶贫法:通过选派扶贫挂职干部、组建扶贫工作队、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等形式,多部门、多主体、有计划地统筹安排扶贫力量和资源,帮助贫困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夯实扶贫组织基础、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湖北省农科院先后整合3000多万元资金,在湖北的大别山区、武陵山区、幕阜山区、秦巴山区等贫困地区,指导他们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打造“恩施龙凤坝山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4个扶贫示范基地,实施“蚕桑高效种养新模式应用示范”等科技精准扶贫项目316项,示范推广“高山蔬菜”“鄂中5号”“双臂顺行棚架梨”“稻虾共作”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709项,对接“湖北名羊”等新型经营主体407家。

责任编辑: 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