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每秒可进行30亿次比对
厉害!两会安保黑科技碾压科幻大片
本报记者 李 艳
两会花絮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将拉开序幕。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即将到来。
两会安保一直都是我国高科技应用的重要展示舞台。过去这些年里,芯片识别技术、智能快速安检系统、采用VR/AR技术的执法记录仪等,都先后登上两会安保装备名单,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两会安保又有“新鲜出炉”的黑科技“上线”了。
从摄像头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立即锁定嫌疑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悬?即便镜头只是拍到一张侧脸,也能精准推算出全脸的情况,并迅速推算出这是否是你要找的人;即便嫌疑人已经改头换面,或是时隔20年不曾露面,只要此人在公安部的潜逃信息库中,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听起来是不是像吹牛?
但这些都是真的。今年两会采用的动态人脸识别实时预警系统,可进行人脸捕获、分析、比对和预警,实现动态布控,对两会安全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这套系统被称为人脸识别的“天网”,因为它一旦开启,无论要搜寻的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动态人脸识别,在数秒内识别20亿人,对目标的面部准确定位。这本是科幻片《少数派报告》中的情节,如今正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项来自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教授张钹团队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在硬件计算能力保证的前提下,可实现每秒比对30亿次,2秒钟就能将全世界的人脸比对个遍。
系统的开发单位负责人之一,深醒科技联合创始人袁培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人们都坚信深度学习可以实现人脸检测、人脸关键点定位、身份证比对、聚类以及人脸属性、活体检测等。但在实际条件下,特别是复杂的监控环境下,类似光照、遮挡等严重影响实际效果,理想情况下训练出来的模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所以他和同事们一直在做的努力就是,如何将技术和应用结合,解决实战领域的实际问题。最终,他们获得了成功。
现在,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结合AI和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可实现全帧人脸检测、近红外人脸识别、支持大年龄跨度识别、多数据源综合研判、自定义预警规则。袁培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套算法的1∶1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8%以上,远高于人类的97.52%。过去两年里,这项技术协助公安机关抓捕2000多名在逃犯,在新疆、西宁、贵阳、山西、河南、云南等地的刑侦案、失踪案中屡立奇功。
(科技日报北京3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