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为了风电挺进深远海,我国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超百公里的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已于26日完成浮体总装,计划今年6月全面投产。
2月23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启运。张进刚 摄
“海油观澜号”加速建设中
1月2日,“海油观澜号”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完成浮体总装
2月23日,“海油观澜号”在青岛海事局保障下,从青岛西海岸新区顺利启运
3月26日,“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
6月,计划投产……
数说“观澜”
“海油观澜号”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业内都把这座发电平台叫做“双百”平台,通过短片,来了解一下↓
“海油观澜号”最底部是一个三角形浮式基础,由30个钢结构模块组装而成,包括3个边立柱和1个中间立柱,整体边长近90米、高约35米、重量达4000吨。浮式基础上方是高约83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圆筒形状柱子,柱子上方是重达260吨的机舱,它的作用相当于风机的大脑,可以指挥风机进行转动和变桨操作。机舱前部的“大风车”每个叶片长76.6米,叶轮直径达158米,扫风面积相当于2.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风带动3只大叶片使机舱中的发电机转动,生成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每年将节约燃料气近1000万立方米。
图片由中国海油提供
“海上摩天轮” 年发电将达2200万千瓦时
“海油观澜号”将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该海域风急浪高,历史上最大台风中心风力接近17级,这对风机平台的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该项目采用多点系泊的方式固定风电平台,部分利用了原有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的系泊系统,并且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在线张紧器等创新技术,以此来提供稳定的锚泊固定,极端天气下在水平位移达到33.8米时仍可牢固系泊。同时,通过优化平台尺度、增设高效的阻尼结构等技术创新,浮式平台在极端台风作用下倾角不超过10度,有效避免风机叶片被海浪破坏,具备抗最大17级以上超强台风能力,能在84米/秒的风速下保障风机安全。投产后,风机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可满足3万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需求,所发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 应用前景广阔
“海油观澜号”由中国海油联合国内多家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首次自主完成深远海浮式风电的研发、设计和建造,在单位兆瓦投资、单位兆瓦用钢量、单台浮式风机容量等多个指标上,均处于先进水平。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室资深研究员李楠表示,我国浮式风电起步较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但正加速推进商业化探索。浮式风电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就地消纳,为远海设施供电,还可协同发展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海洋旅游、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综合能源岛等跨界融合的海洋产业新生态。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开发,叠加绿电溢价,浮式风电有望超预期实现平价开发,预计到2026年,累计装机容量有望突破50万千瓦。
图片由中国海油提供
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
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丰富,我国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而我国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则是近海的3—4倍以上。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20%—40%。随着我国近海海上风电资源的充分开发,未来深远海风电将是重要的增长点。
中国海油执行副总裁兼新能源部总经理杨云表示,进军深远海风电是中国海油结合油气主业,探索新能源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此举不仅能直接带动船舶工业、海洋养殖、氢能等产业发展,还可以跟其他经济进行组合,促进我国海洋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建成20多个海上风电产业园,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利用已趋近饱和,推动风电挺进拥有更优质风能资源和更少人类活动的深远海,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形成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