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发布!请收好这份防中暑指南
来源: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等
编辑: 冷媚
2023-06-16 12:12:34
这几天,北方高温天气强势来袭,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40℃。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于6月15日18时发布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那么,一旦出现中暑会有哪些症状?如何急救?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防范?

近日,北方高温天气强势来袭,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于6月15日18时发布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较常年平均首发日期提早13天。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西部、山东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甘肃西北部等地较易发生中暑。>>详情

高温来袭!专家提示做好防范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更加频繁。今年5月底至6月初,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遭遇入夏以来最大范围高温过程。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超过80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5月30日高温影响范围最大,35℃和37℃以上高温覆盖面积分别达到101.4万平方公里和44.9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3亿。

未来一周,受高温影响,华北中南部、汾渭平原、黄淮等地午后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污染发生。专家提醒,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弱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注意避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详情

气温多少度才算高温?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如果高温天持续三天以上,就称之为高温热浪。

高温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副热带高压,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空气下沉会压缩增温,另一方面上升运动较弱,不易成云制雨,因此高压内盛行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

除去自然因素,高温天气的形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高温热量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城市中人工热源、绿地减少、下地面属性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市区内温度明显高于邻近郊区的现象。>>详情

中暑了会出现哪些症状?

轻度中暑的症状是恶心、头昏、乏力等。这个时候,要提高警惕,哪儿凉快就哪儿待着。

重度中暑也要分为三个阶段:热痉挛,因为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的丢失,出现身体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更严重地演变成热衰竭,高温持续不下,脏器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内脏的温度超过42℃,出现了细胞功能障碍。>>详情

中暑后如何急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左钰表示,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先兆中暑可及时自行处理,而轻度中暑尤其是重度中暑者,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并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

脱离中暑环境。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摄氏度,让患者静卧休息。

量体温。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也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快速降温。对于高热患者,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中暑急救中尤为关键。最好在2小时内将患者的体温由40摄氏度以上降至38.5摄氏度。可使用蒸发降温、冷水浸泡等方法降温。

快速补液。如果患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控制抽搐。如患者出现抽搐等症状时,应迅速用口腔垫压舌板或其他硬物压住舌头,防止舌咬伤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详情


6月15日,北京太阳火辣辣,户外好似大烤箱,热力源源不断,行走在街头,人们纷纷打起遮阳伞、穿上防晒服,以抵御如火阳光。(图/中国天气网王晓)

如何预防中暑?这份指南请查收

户外活动避开最高温时段

1.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2. 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充足睡眠

1.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2. 但需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多喝水

适当补充淡盐(糖)水

1. 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2. 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营养均衡,饮食清淡

1. 少食高油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2. 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体更需要摄取足够热量,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

3. 此外,可多吃水果蔬菜。不宜过度吃冷饮。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1.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2.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