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防“艾”于未然
来源: 科技日报、央视新闻、中国疾控中心
编辑: 陈可轩
2021-12-01 13:14:57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2021年宣传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报告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万例,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艾滋病可通过三个途径传播

艾滋病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人们对艾滋病普遍易感,三个传播途径包括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吕繁表示:今年的1到10月份报告的感染者是11.1万,其中异性传播占到了71%,同性性传播占到了26%,两者加在一起,也就是性传播占到了今年报告病例的97%。性传播是我们国家目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当然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的挑战。>>详情


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上升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早前发布的文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上升非常明显,从10年前即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同时比较几个艾滋病最早开始流行的省份,2020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最高的省份达60%以上。>>详情

青年学生成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人群

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包括易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等。青年人感染上升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艾滋病防治挑战,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0例左右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专家指出,青年学生感染主要是经过性传播途径,所以要在他们当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防治活动。>>详情


资料图:杭州地铁防艾专列。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艾滋病暴露后要尽早服用阻断药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的免疫系统会逐渐被摧毁。现有药物可以阻止免疫系统崩溃,但目前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所以,强化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始终是重要举措。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汪雯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如果发生艾滋病暴露,一定要及时服用艾滋病阻断药,“一旦发生意外暴露,要尽快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够绝大多数阻止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详情

艾滋病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

目前艾滋病并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形成一个病毒存储库,比如潜伏在大脑、骨髓细胞、睾丸、肠道淋巴结细胞里,而我们现在临床当中应用的抗病毒药物都很难清除储存库中的病毒。

不过,目前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能够很好地帮助感染者控制好自己的病情,重要的是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详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用长效制剂抑制艾滋病是趋势

“艾滋病病毒(HIV)通过特异性感染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进而摧毁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催生多种并发症,例如各种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等。”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华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艾滋病已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

“使用长效制剂抑制艾滋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江苏省疾控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治所所长傅更锋解释,艾滋病患者如果不按时、按要求吃药,体内的血药浓度不够,就会导致病毒抑制率降低。病毒一旦累积、突变,数量增多,就会产生耐药性。而长效制剂可降低给药频率,让药物在人体内长期发挥药效,也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但这些长效制剂还只是作为治疗药物使用,目前还没有用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暴露前预防的长效药。”傅更锋说。>>详情

艾滋病疫苗研发面临多重挑战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人类就意识到,艾滋病疫苗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无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投入临床应用。”汤华民说。

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艾滋病,并于两年之后分离出艾滋病病毒,但此后的疫苗研发始终止步不前。1998年,美国一家公司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的艾滋病疫苗试验,但在2003年宣布疫苗无效;2007年的“STEP”项目发现,艾滋病疫苗HVTN 502促进免疫细胞攻击HIV后,反而可能增加免疫细胞被HIV感染的风险;2009年,艾滋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保护效率达到31%,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可检测到的保护效果;2016年,HVTN702艾滋病疫苗有效性临床试验在南非展开,但2020年初,试验以失败告终。>>详情


社会组织是重要的艾滋病防治力量

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很多是特殊人群,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相对困难,而社会组织则易于接近、工作方式灵活,是防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家卫健委表示,中央财政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全国130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我国艾滋病防治机制是“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国家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中,把社会组织作为重要防艾力量,并明确提出了有序引导、规范开展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