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方舟将“毒种”紧急送回来后,北京次年就试生产500万人份。1962年,顾方舟带领团队研制成功脊灰糖丸活疫苗。前后40余年,他指导生产的50亿人份活疫苗以及免疫策略让中国成功实现“无脊灰”。
顾方舟:跨越七千公里,紧急送回活疫苗“毒种”
-
“甲方每日下午五点半以前到家。迟到1小时罚款10元。如一周内都准时回家,奖励啤酒两罐或一瓶。”大约20年前,74岁的彭士禄作为“甲方”与小孙女签署了这样一份“合同书”。彭士禄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年事渐高却依然早出晚归,分外忙碌,小孙女对此颇为不满。
彭士禄:敢拍板的核潜艇专家
-
上世纪90年代,戚发轫在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参观联盟号飞船发射时,深感印象深刻。
戚发轫:把“先天不足”的神舟一号送上天
-
那是2014年春天,有着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刚刚建好第一座馈源支撑塔。当时担任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的南仁东,和几个年轻人聊天时,突然兴致勃勃地说:“你们几个明天陪我爬支撑塔去,我要走在最前面。”
南仁东:“天眼”奠基人的小心愿
-
抗疟药的研究,是在和疟原虫夺命的速度赛跑。此前,屠呦呦带领的课题组已经筛选出了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
屠呦呦:科学家的“不科学”事儿
-
眼前这位斩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年逾八旬的“火药王”,个不高、偏瘦,但显硬朗,精神矍铄,看起来不过60多岁。可能研究火炸药常年出野外搞试验,顺便锻炼了身子骨吧。
“独行侠”王泽山
-
受制于当时的照相技术,拍摄毛线条振动清晰图成最大难关。谁也没料到,顾诵芬竟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乘“歼教-6”上天,用望远镜贴着“歼-8”试验机观察!
顾诵芬:“歼-8之父”的生死飞行
-
杨士莪看到,压舱水面上飘着一层油——机器滴漏出的柴油,跟压舱水混在一起。杨士莪下令,把这些水烧开来喝。大家喝着浓重柴油味的水,坚持到航程结束。
杨士莪:探南海,他喝“柴油水”
-
孙家栋勇挑重担,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初样基本完成后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时发生的故事。
孙家栋:向周总理讲“难以启齿”的事
-
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有所不同。当我国第一代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开展深潜试验时,黄旭华说的是:“我和你们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