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丨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这个海上奇迹有多强?

2024-07-01 12:02:11 来源: 中国科技网综合 作者:

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历时141天实现西人工岛合龙、8万吨沉管在海底一次性精准安装到位……迎着疾风、踏着巨浪,上万名建设者在珠江口连续奋斗7年。

频发的台风、高盐高湿的环境、复杂的海底情况……这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2021年9月22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和深中大桥。新华社发(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这个海上奇迹有多强?数据最能体现

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深中大桥主跨达1666米,加上两边边跨,总跨达2826米;

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深中大桥主塔高270米,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船舶通航净空达76.5米,未来可满足30万吨散货轮和3万标箱集装箱船的通航需求;

6月27日拍摄的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双洞双向8车道,长约6.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重达8吨的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

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全岛陆域面积34.38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岛上隧道工程包括长480米的堰筑段隧道、长855米的岛上主线隧道,以及实现交通转换的4条匝道隧道……

可抗17级强台风的“玻璃墙”你见过吗?

总台央视记者曹丹说,在深中大桥的桥面中心位置,隐藏着一道玻璃墙。看上去就是一块块普通的钢化玻璃,但是它们却是深中大桥抗风的“秘密武器”。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陈焕勇介绍,这个就是我们的中央稳定板,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深中大桥抗风的稳定性。阻碍在强风作用下涡旋的发展,从而提高颤振的稳定性。

深中大桥桥面高达91米,是当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最高桥面的全离岸悬索桥,又地处伶仃洋海域强台风频发区,对抗风稳定性具有特别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联合国内四所高校进行平行研究,经过300多组气动外形设计及风洞试验,大桥主梁优化采用了“水平导流板+上中央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综合气动措施,将大桥发生颤振和涡振的风险降至最低。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陈焕勇表示,颤振临界的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每秒,最高到17级以上的强台风,这个桥应该是没问题的,是安全的。

深中通道的路线怎么走?这份攻略请收好

深中通道东连广深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和广深高速,西连中开高速、广澳高速和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并与南中高速(在建)、南沙港快线相接。

这是开通首日的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路段车流。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这是开通首日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内的车流。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深中通道通车后,自深圳侧向西行驶,西岸第一个出口为翠亨东出口,可前往中山翠亨新区,由主线直行通过中开高速可去往中山、江门及粤西的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经中开高速转入中山东部外环和广澳高速后,可去往广州、佛山、珠海、澳门等城市。

自中山侧向东行驶,经深中大桥、海底隧道后,在隧道内水下互通设第一个高接高匝道,驶出后接入广深沿江高速,可前往虎门和前海、香港方向;自主线隧道直行驶出海底隧道后,第一个收费站出口驶出,可前往深圳机场与深圳宝安区;自主线直行,接入机荷高速,可前往深圳市区和龙岗区、惠州等;前行后可高接高转入广深高速,前往深圳市区或东莞。

目前,南沙正加快推进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建设,计划年内建成通车。南中高速通车之后,东、西行车辆经深中通道转入万顷沙支线,可以经南中高速抵达中山市区和江门等地,经南中高速转入南沙港快线后可抵达广州的南沙、番禺和市区。配套的万顷沙服务区规划建设为融合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功能的门户型服务区。通车后,南沙前往深圳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左右。

深中通道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超级工程将带来哪些超级效应?

“以前是中山人,现在是深圳人,即将是‘深圳+中山’人。”这是采访中不少工作在深圳的中山人对自己身份转换的介绍。半小时的通勤时间,让前往深圳这座未来之城的道路更加快捷,人们对“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中山”的新生活更加期待,双城之间的往返也将更加频繁。

为了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流量”变为“留量”,“消费万亿元城市俱乐部”的深圳正在加紧发力,不少商业核心区域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为迎接深中通道开通后到来的消费潮做好准备;而在中山市,包括商用住宅、车间厂房在内的多个建筑项目已经封顶,等待更多人或者企业“拎包入住”,成为承接深圳等东岸城市产业外溢、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

便捷交通,互通有无,深中“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珠江口东西两岸人民的“同城感”更为强烈。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生产。

自古以来,交通区位就是影响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珠江口,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深刻影响着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路径——

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代表的东岸城市群拥有先进制造业和强大的科创能力,但空间、土地使用成本较高;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代表的西岸城市群则刚好相反。两岸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却苦于没有一条能够跨越珠江口的“天路”。

如今,深中通道正式通车。通道上提速的不仅是交通,还有两岸之间企业的发展;流动的不仅是车流,更有两个城市群之间的科技、金融等各类要素。

(来源:中国科技网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