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开栏的话 在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历程上,有这么一批中国的脊梁,他们肩负科技强国的使命,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勇攀高峰、至诚报国。他们,有的已化作天上的明星,有的仍老骥伏枥奋战在科研一线。王泽山、彭士禄、王选、孙家栋、屠呦呦、南仁东……这些名字已被大家熟知,但他们也有许多故事鲜为人知。
科学大家的精神应该被铭记和传承。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科技创新70年·大家小事”专栏,撷取这些优秀科学家人生的一个片段或故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他们身上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忘我奉献的家国情怀和心有大我的人生境界。
采访王泽山院士的时候,他是自己开车来的。
眼前这位斩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年逾八旬的“火药王”,个不高、偏瘦,但显硬朗,精神矍铄,看起来不过60多岁。可能研究火炸药常年出野外搞试验,顺便锻炼了身子骨吧。
谁知王泽山的“年轻”是由内而外的。他智能手机玩得很溜,每次出野外都是自己用APP订票。他常说:“我这个人不喜欢麻烦别人,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不让别人帮忙。”野外试验场都地处偏远,从机场或火车站出来他也是自己打车前往,在不同城市都有相熟的出租车司机。
在野外试验场,王泽山总是比学生们更早到达装药房,把试验准备工作做好。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节约成本,试验往往从早上8时持续到下午,他也总是一直坚持到试验结束,才跟大家一起就着风沙,吃凉透的盒饭。然后,赶第二天一早的飞机赴下一个试验场。
有人曾在机场看到一个酷似王泽山的“小老头”,背着双肩包独自过安检,大为惊讶,就打电话找王泽山的学生释疑求证:“王院士出差了吗?最高科技奖得主怎么一个人出门?为什么不用院士待遇走快速安检通道?”学生的回答是:“一个人走普通安检通道?那一定是王老师本尊没错了。”
对于喜欢独来独往,除了不愿意麻烦别人,王泽山还有自己的理由。他说,独自出行可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社交上,比如接送、寒暄、吃饭。而且,利用经常出野外途中的这些独处时间,他可以思考很多科研上的事。
人物简介 王泽山,男,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5年9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业。他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策划了我国火炸药发展的路线和战略,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大批火炸药高层次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与火炸药企业、研究所紧密结合,开启了火炸药行业协同创新模式,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作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我国进入火炸药世界强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