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北大数学: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自由生长

2023-01-04 15:05:1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盖伦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前不久,北京大学新一届的基础数学拔尖师生交流会举办。交流会上,新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之美。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也要让他们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持续努力。

北大数学,是北大的01号院系,人才辈出,星光璀璨。它有光辉历史,培养出数学的“黄金一代”,传承的接力棒也在一代代北大数学人手中传递。

“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汇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之间会逐渐形成一种很难清晰界定却非常有价值的互相学习的氛围,进而有可能迸发出所谓的‘群星效应’。”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大数院)院长陈大岳说。

鼓励自由探索 没有身份标签

2009年,教育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1年,“北大基础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在多年探索中,形成了富有北大数学特色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

拔尖计划分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部分,相对独立;采取的原则是自由报名;核心思路是因人施教,为愿意挑战自我的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

北大数院师资力量雄厚,也能开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北大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包括:暑期学校(短课程)、荣誉课程(拔尖课程)、本科生科研(导师指导下自学和思考)、讨论班、交流(口头报告和论文撰写)出国学习等等。

荣誉课程难度加码,学生自愿参与。“觉得平时的课程吃不饱还学有余力的,就可以来学习荣誉课程。要是觉得难度大,也可以退出。”陈大岳说。

陈大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人才培养上,北大数院向来鼓励自由探索。学院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成长路径,学生根据自己的定位自行选择。“我们不设限制,不贴标签,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曲线,给他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空间挖掘自己的才能。”

交流!交流!以交流促发展

摘取纯数学研究的桂冠通常需要个人的苦心孤诣,但是师生和朋辈之间的交流仍然特别重要。和同学聊,和老师聊,和国际上的大师聊,都能开拓视野,转化思维。

北大数院重视交流,也重视营造交流的氛围。像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的基础数学拔尖计划交流会,就已经成为北大基础数学一项传统的学术活动。它促进了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北大基础数学的持续发展。

即将博士毕业的季策从2014年进入北大数院学习至今已参加了多次讨论班,可用全英文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汇报,也开始为低年级同学进行半科普性质的报告。“在北大数学一个幸福的烦恼就是: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在诸多感兴趣的讨论班里有选择性地加入。”季策说。

不仅有校内的交流,还要有和世界交流。基础数学拔尖计划每年邀请国际数学界的优秀专家学者开展各类学术讲座,邀请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开设拔尖计划短期课程,每门课持续1—2个月,每周四个学时。北大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和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联合创办了国际暑期学校,尽管受疫情影响,四所学校的师生仍然努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交流。

愿更多自主培养人才在世界数学舞台上绽放

近年来,陈大岳也看到了一个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在读完本科后,仍选择留在北大继续深造。

北大数学展现出了越发强大的人才吸引力。“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大岳分析,“在学院层面,我们的师资水平提高了;在学校层面,各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在改善;在国家层面,近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毕业生在国内也有广阔的研究和就业前景。”

如今, 从北大数院走出的年轻人,正在国际学术圈中崭露头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陈大岳表示,最近,北大数院在内部推出“3+X”计划,以制度化的方式,让有能力并有意愿留在北大的学生提前修完本科课程,打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阶段;另外,在研究生阶段也推行研究生拔尖计划,筛选一部分有潜力的同学,提前给予资助,并提高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要求。

“我希望我们自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在世界数学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数学家,也希望我们未来持续为国内其他高校输送更多数学人才。”陈大岳相信,从北大数院毕业的青年人才,将与“海归”博士齐头并进,成为我国数学事业的主力。“我们将继续为提升国内数学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北大贡献。”陈大岳强调。

责任编辑: 马树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