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
4月29日11时23分,随着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直冲云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飞天之旅,我国航天事业迈进空间站任务新时代。
天和升空,中国空间站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建成空间站,将使我国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近地空间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太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未来,空间站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将推动生命健康、科普教育、地球灾害监测等多领域进步,促进信息、材料、药物等多方面产业应用,惠及我国科技及社会经济发展。
空间站凝集航天领域最尖端、最复杂科技成果。空间站的研制和建设绝非易事,需攻克大型运载火箭、新型载人飞船、新型货运飞船、大型空间设施在轨组装、长期在轨飞行生命保障与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建设空间站,是我国持续推进航天技术进步,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当前,打造中国空间站正当其时。自1992年立项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完成“三步走”中的前“两步”,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短期试验到中期驻留的阶段性目标,积累了丰富的载人航天任务经验,具备了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的技术实力。按计划,2022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全部任务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乘风破浪的背后,是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航天技术与工业水平尚不发达,研制团队夜以继日、奋战攻关,白手起家、托举“神一”,迈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2003年,“神五”腾飞,我国成为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年,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首次迎来航天员入驻;2016年,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生活了33天……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中国航天人在飞天征途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
披荆斩棘三十载,长驻九天耀星辰。对浩瀚宇宙之向往,深植于中华民族之魂。苍穹之外,寄托着华夏儿女的探索精神与无限遐想。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自主创新、攻坚克难。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永矗于寰宇间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