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 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51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88406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500060
在今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基础研究再次引代表委员的热议:在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如何建立对基础研究的科学评价体系成为关注重点。
在全球最大的塔机智能工厂里,机器人接手了一切。从原材料分拣、上料到自动切割,再到下料件自动分拣,整个流程都由智能装备“主导”。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詹纯新委员将这一幕带到两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理念:只有AI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方能推动生产线、车间、企业的根本性变革,重塑传统场景,打造创新业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民战争,也是一场公众科学素养的大考。
“这两年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有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之势,但从目前看,绝大部分定位不清,模式不清。”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委员直言,“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今年初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瞄准破除论文“SCI至上”、破除“唯论文”评价导向等社会热点,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字经济”,如今对普通人来说是熟悉而亲切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的说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早上醒来第一眼去查看疫情数据、查看同乘同航是否有确诊,到网课辅导、在线问诊、生鲜快递;从远程打卡、线上招聘、线上会议,到文档协同、工作提交……从线下到线上,社会的数字进化全面加速。
基础研究历来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科技创新前所未有被寄予厚望,而基础研究则是创新之源、重中之重。
今年全国两会,有件备受瞩目的大事: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入法典时代。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现实生活与科技迭代碰撞产生的不少新问题,都在民法典草案中进行了规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大考,也为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药创制、疫苗研发、远程医疗……无论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言,还是从新科技带来原有产业的颠覆性变革来讲,生命健康产业的新增长点都呈现出“次第花开”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