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村娃,有个科技梦”主题科普研学活动在京开展
白发银银、言语徐徐,5月5日的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86岁的中国工程院金涌院士站在演讲台前,为1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山村娃”讲授如何塑造?如何养成?“创新思维”。
“想象力、联想力、观察力、思辨力、好奇心、变通力……善于创新的人,素养丰富而多彩。今天我要用故事的方式与年轻一代的你们分享想象力、观察力、毅力的重要性。”金涌院士直入主题。
塑料,用完一扔,虫子不吃,也不发霉,这就成了白色污染。如何做到可降解,就像人的代谢一样?金涌院士抛出问题并巧妙举例:在普通塑料成型时,大量加入淀粉、木屑等,使生成可解体材料,废弃后即分解成小块;采用发酵法,生产乳酸,再用化学法聚合为乳酸塑料;采用在细胞内合成聚羟基丁酸酯塑料,用于人造器官!
(图为金涌院士为学生讲述“创新思维”)
一个关于塑料降解的问题通过大胆设想、层层推进,竟然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实现再造骨头、皮肤等器官,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而更为神奇的是,如果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航空航天,“自愈合复合材料”便由此诞生。金涌院士介绍,航天器在小流星划伤后,需要修复,在材料内预混1-500um小胶囊,胶囊内为强力树脂,胶囊外有固化剂。当划破设备本体时,小胶囊也会划破,树脂溢出,固化变硬。
除了大胆想象,还得善于观察。比如:水蚤能在水面滑行,壁虎可在天花板上爬行,为什么?听一听全场鸦雀无声,金涌院士揭晓谜底:当你将观察聚焦到这些微小生物的足底的细微处会发现,水蚤脚底的纳微米毛刺可滞留气泡,使它踏着气泡浮于水面,壁虎脚底的纳微米毛,具有活性细胞组织,靠分子间作用力实现在任意表面上的黏附。
“正是依靠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界中的科学规律才能被洞察、知悉、探索。所以,在座的小小青少年,你们需要在平时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未来国家的科技创新与突破依靠的是你们的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金涌院士说。
(图为研学旅行学生代表与院士爷爷互赠礼物并交流)
为了兼顾更多热爱研学活动的青少年,金涌院士的科普讲座通过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的形式,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千所乡村小学同步展示。该计划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平安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科技日报社支持,研学旅行主题为“我是山村娃,有个科技梦”,通过研学实践与专题学习,让科技趣味和科学家走入乡村,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据了解,“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致力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所开展的提升全体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项目。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已在河南、广西、云南、甘肃等27个省1039所乡村学校捐献了约38万本教材、10万套实验包,通过线上线下总计培训农村学校校长、老师10000余人,受益学生超过3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