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出席“中乌豆类、谷物及油料贸易展望线上研讨会”时表示,近年来中乌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为两国贸易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华社发(谢尔盖·斯塔拉斯坚科摄)
科技日报驻乌克兰记者 张浩
“中乌科创合作始终坚决按照党中央对国际科创合作的方针和政策,面向我国中长期和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在关键领域和基础研究方面一直稳步推进。”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科技处参赞张明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顺应时代 开拓创新
乌克兰作为传统科技强国,科研基础雄厚,人才优势明显。中国与乌克兰在科技领域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材料、机械、能源、医药、农业、信息技术和基础研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张明参赞说,近年来,为顺应双方合作需求的发展变化,合作单位与时俱进,创新合作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加深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乌科创合作以高效务实,互利共赢为原则,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品质,取得诸多务实成果和重大突破,为解决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友谊起到积极的作用。乌克兰教育科学部、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授予中国驻乌克兰大使“中乌科技合作突出贡献奖”和“科学发展促进奖”奖项,这两个奖项均为乌克兰首次设立并颁发给中国大使,充分体现了乌政府对两国科技合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创新驱动 做大做强
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是材料焊接领域的世界顶尖科研单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诸多奇迹。张明参赞表示,为加强与巴顿焊接研究所的合作,在中国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中乌双方研究单位共同建立“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开创了中乌两国科创合作新模式。
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倡议,同时进一步巩固中乌科技合作成果、创新合作模式,2020年科技部批准以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为基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成立中国—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集合两国高端焊接和材料领域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未来将建设成为两国科创合作的示范基地。
共克时艰 增进友谊
在两国的科创合作过程中,双方不但取得了成果,还建立了友谊。张明参赞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乌克兰科技界友人纷纷送来关心和问候,他们自掏腰包购买了一箱箱防疫物资寄往中国,希望为合作伙伴和中国同胞贡献一点力量,表达一份心意。在乌克兰疫情日益严重之后,中国同胞也投桃报李,协助乌克兰同胞共渡难关。虽然疫情为人员的往来带来了不便,但双方积极克服困难,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中乌航天合作分委会第六次会议以视频的形式成功召开,确定了下一阶段的合作计划。并且在双方国家航天局的见证下,西北工业大学与基辅理工大学签署共建《中乌空间科学联合实验室》协议,标志两国在航天领域科创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乌政府间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框架下的科技交流项目征集工作也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顺利启动,而且本届项目申报数量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两国科创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双方合作意愿的持续增强。
张明参赞最后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中乌科创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双方合作形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项目合作逐步转向人才培养、联合研发、共建高新技术企业和联合研发中心等更加高效深入的合作模式,为进一步提升两国科技融合,实现互利共赢提供平台。未来,中乌科创合作以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深化多主体、多层次“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