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史俊斌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波澜壮阔,党中央在瓦窑堡的七个月零十四天催人奋进。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7日,中共中央移驻安定县瓦窑堡,这里自此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瓦窑堡时期”是党史上的一座丰碑
瓦窑堡,即今延安市子长市市府所在地,历史上是一个商业和军事重镇,曾隶属安定县。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安定县改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2019年撤县设县级市。
瓦窑堡作为谢子长、刘志丹最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曾是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驻地,也是瓦窑堡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瓦窑堡会议旧址由一排5孔窑洞组成,中间窑洞是会议会址,也曾是张闻天的办公室兼会客室。
春节前夕,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延安子长市瓦窑堡革命旧址群,在众多处革命旧址里阅读党史,走进百岁老红军白成宝和已故百岁老红军王养江家中座谈,拜访省市多位党史专家,寻觅党史足迹。
“中国革命28年(1921—1949),从建党到瓦窑堡时期正好14年,到新中国成立正好也是14年,‘停止内战 发动抗战’的旗帜从这里开始飘扬;张学良和杨虎城部队从此与共产党握手,打枪只对天不对人!”85岁高龄的延安党史知名专家王志厚谈起那段历史,依然兴高采烈。他曾任子长市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首任馆长,工龄40余年,其中研究瓦窑堡时期党史就超过了30年。
瓦窑堡会议旧址纪念馆馆长徐宏伟说:“在瓦窑堡时期,‘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在党的决议中,把党的性质规定为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2月27日,毛泽东为贯彻会议精神所做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作了更为深入透彻的阐述。这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的纲领性文献。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全民抗战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基础。”
彪炳史册的瓦窑堡会议
“强大、高效的执行力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壮大、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法宝。长征结束不到一个月,就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瓦窑堡会议,可圈可点,无人可比!”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武振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几乎同时,张学良就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指挥数十万国民党军队集中“围剿”陕北红军。
红军在陕北能否生存下去,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以张学良东北军为主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从当年10月起,红军先后发起三次战役: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直罗镇战役。
“三大战役”以红军的完胜而告终,东北军则损失了将近三个师。11月初的直罗镇战役,更是一举全歼东北军109师一个整师,师长牛元峰自杀身亡,红军光俘虏就捉了2000多人。
就在此时,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向华北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形势不断高涨。为解决党的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问题,中共中央于12月17日至25日在今延安市子长市瓦窑堡镇秀延河畔的田家院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博古、刘少奇、张浩等13人与会。这次会议历时九天,会议结合张浩带回的共产国际最新精神和国内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呼声,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提出要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国民众指明了抗日救国的方向;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重大决策,发动、团聚与组织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瓦窑堡会议结束不足一年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