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在危难中毅然奋起,于硝烟中凝聚伟力

2021-03-03 11:12:4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寇勇 滕继濮 实习记者 代小佩 刘蓉蓉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刘蓉蓉 记者 寇勇 滕继濮

江西南昌中山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位于中山路380号的一栋灰色大楼内却颇为静谧。

这座楼建于1924年,是当时南昌第一高的建筑,曰“江西大旅社”,现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记者步入楼内眼见有一天井,96间客房绕天井排列,呈“回”字形格局。旅社还设有喜庆礼堂、中西餐厅和茶楼等。

1927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被永远写进历史。

打响第一枪 燃起革命希望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墙壁上的一组数据引起人们驻足凝望: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大屠杀所吓倒。他们爬起来,揩净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

不久之后,贺龙的“第一师”租下了整个江西大旅社,周恩来、叶挺、朱德等人陆续抵达。喜庆礼堂成了革命军队的会议室,客房变成官兵的住处和工作场所,谋划起义、商讨标语……一场起义紧张地酝酿着。

大旅社变成起义总指挥部。1927年7月底,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组织领导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经过4个多小时激烈战斗,起义军歼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5000余支、子弹70万余发。

201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军民一心 走向辉煌胜利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副研究馆员刘小花告诉记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几件“宝物”:大水缸、捐款收条与回笺、缝纫机。这些无声的文物见证了革命岁月的军民鱼水情。

起义军入驻江西大旅社时正值酷暑,官兵饮水量大。20多岁的工友熊明亮每天烧好茶水倒进天井中的大水缸。即便深夜,只要起义军需要,熊明亮立马忙碌起来。

南昌起义后,受革命士气鼓舞,大批工人、学生和农民加入起义军队伍,军服一时供不应求。南昌缝纫工人迅速组建一支队伍赶制军服,为给新士兵做好军服,又不影响部队行军计划,缝纫工人连夜“鏖战”在脚踏式缝纫机上。

8月3日,民众筹集的1万元捐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办理捐款的是朱大桢。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之一罗石冰收到捐款后,写下收条,并将这笔钱送达参加起义的部队,随后又写了一封信给朱大桢告知捐款去向。这1万元为起义军扩充补给、顺利南下作出贡献。

时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感慨:“这是群众对起义军的深情……”

南昌是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90多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