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霞
不久前,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带队的调研组来到宁夏,想通过全面了解宁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成就和经验,总结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可借鉴和复制的成功模式。
近年来,这个西北小省区坚持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焕发出盎然生机。特别是落实国务院2018年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一举摘得科技创新领域仅有的两项激励措施,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两省区之一。
创新驱动牵头,吸引优质资源向宁夏富集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代诗人韦蟾的这句诗,说的就是宁夏。
巍峨挺立的贺兰山,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奔腾而过的黄河,浇灌出万顷肥沃的宁夏平原。但就是这样一片富庶之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时局动荡和统治腐败,全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00人,绝大部分现代科技领域处于空白,发展举步维艰。
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随着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的建立,宁夏科技事业进入正轨,为农业、水利、机械、化工、地质、交通等各项事业架起了腾飞的翅膀。
然而,地域小、底子薄、基础弱,这一不争的现实始终牵绊着宁夏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欠发达地区改革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现实路径。
宁夏人自己亦直面短板,迎头追赶。2017年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创新驱动被列为三大战略之首。随后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推进会连续两年召开,目前已与东部8个省市、6个大院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只要是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我们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借鉴。”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借着今年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东风,全区22个县级科技局全部恢复单设,在全国开了先河。
这样的宁夏,自然赢得世界关注。
攻坚最硬战役,深度贫困区借力科技脱贫
精准扶贫,科技先行。宁夏科技工作者成为助力贫困群众“拔穷根”的先锋。
然而要想破除顽疾,“输血式”扶贫显然乏力。近年来,自治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战略思想,启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依靠科技脱贫的新路。
2002年9月,宁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启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开展科技创业服务。为确保群众真脱贫、脱真贫,科技厅大规模、分批次选派科技人员服务基层,2012年实施了科技扶贫指导员制度。
政策导向为基础,全面培训为先手,项目示范为依托,宁夏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新思路。去年起,科技扶贫工作聚焦“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在170个深度贫困村成立了37个产业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步稳蹄疾。
与此同时,宁夏借助“科技支宁”东西合作机制,增强了扶贫实效。
2018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在贫困地区实施了小杂粮、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和中药材5个科技扶贫项目,集中引进、创新、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去年,年度脱贫任务如期完成,5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出列,盐池县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今年,确保4个县区脱贫摘帽、109个贫困村出列、10万人脱贫,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这场硬仗,宁夏全力以赴。
坚持两翼齐飞,制度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而科技力量之于宁夏,一方面是脱贫,一方面则是发展。这片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的热土,从企业到科研院所,创新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管理机制若不顺畅,会极大地限制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发挥。宁夏科技厅意识到,只有牵住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才会持续激发科技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于是就有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2018年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四大类科技计划管理办法,采取六项措施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尤其今年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助推创新生态焕发新颜。
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截至2018年底的一组数字可以证明:
全区2017年R&D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首位;大力实施“五大科技创新行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超过61.7%;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4.14件,科技金融累计撬动60多亿元,支持900多家(次)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在8个国家建立双边技术转移分中心。
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产品将替代进口,第三代核电出口机组配套铸钢件产品通过中国核电验收,研制出世界最大的350公斤蓝宝石晶体……谈及这些成果,郭秉晨强调说:“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为己所用,我们将不拘一格。”
针对人才之痛,宁夏将理念由“引人为主”转向“引人引智引技并重”,鼓励企业以“周末工程师”“候鸟式专家”等形式广聘专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抬望眼,一个因创新而全新的宁夏正绽放出别样华彩。
(科技日报银川8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