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1日4时51分迎来了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之一。清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中解释了“夏至”一词的由来:“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没有电扇、空调和Wi-Fi,也不影响古人玩转盛夏。
在古代,夏至和冬至一样,是民间的重要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民间在这天有祭神祀祖的习俗。夏至时正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古人有“歇夏”假期,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中写道:“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此时,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粉脂等物。“扇”借以生风,“粉脂”涂抹后可以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古人在“夏日之食”上也是花样繁多。
各地夏至日食俗不同。唐代夏至节,时兴吃粽子、烧鹅,喝冰镇酒醪。白居易有诗曰:“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清代北京夏至,喜吃过水面,爽口适宜。江南地区夏至节要“食夏至粥”,一般用小麦、蚕豆煮粥,和糖而食。
古人也喜爱冷饮。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皇家和民间的藏冰活动都极具规模,夏天有大量的冰从冰窖中拿出来食用,民间的冰买卖更是活跃,也促进了冰食的发展和普及。
唐宋时期,人们吃冰消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冰雪化成的凉水,即冷饮;一种是敲成小块的冰块或未化的雪,这就是冰食了。在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饮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京城。如《东京梦华录》中记汴梁六月的“巷陌杂卖”中就有“冰雪凉水”,而且是“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也就是冰食到处都有出售,行街赶路的人随时都能买上一碗来解渴。
汴梁街头的另一处冷饮摊,青伞下挂有“饮子”字样的招牌。(《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冷饮的种类很是丰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绿豆、冰雪甘草凉水”“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另外,据《梦粱录》记载,时为南宋的首都杭州也有卖冷饮的,主要出售“药木瓜”“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元代之后,冷饮品种更是剧增,比如《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
除了冷饮,消暑食物还有瓜果凉茶。“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一壶清茶,几份书卷,清风徐来,暗香扑面。
其实,古人的消夏方法还有很多,但心静自然凉才是避暑的上乘“心法”。让我们喜迎仲夏的到来,享受夏至节气中的松弛与安逸。
原图提供:视觉中国
设计:杨凯
文案:李梦一
校对:孙莹
参考资料:
冷峻《夏至习俗花样多》
江玉祥、牛会娟《夏至阴生景渐催——夏至与伏日的习俗》
甘肃日报、中国科学技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