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管晶晶 陈可轩
5月27日上午,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探究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在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的制造车间里,大尺寸、重吨位的“庞然大物”随处可见,这些钢铁零部件看似不修边幅,其核心却是国家最前沿的核电创新技术。以最常见的焊接技术为例,焊接前,加温需要精准控制,这样成品的工艺水平才能达到严丝合缝。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茂龙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核电产业的“老人”,他参与了中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设,那时,他还在羡慕着别人的技术。而如今,中国的部分核电技术已然走在了世界前沿。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改进过去、攻关当下、研发未来”的技术发展规划,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出成绩。
改进过去方面,累计完成了64项关键工艺改进,成果应用于“华龙一号”、CAP1000等三代技术产品生产中,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攻关当下方面,实现了“国和一号”“华龙一号”、600MW钠冷快堆等多个首台套设备的全面交付,并在推进核级主泵全面国产化、主管道研制和高温气冷堆核岛全套主设备批量化供货能力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研发未来方面,完成了核电集团首个系统集成项目CiADS项目的散裂靶及主设备原理样机研制;突破了聚变工程用超低温高强度结构钢材料和焊接工艺开发,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可参阅数值的2倍;完成了“玄龙50”和“洪荒70”等主机系统核心设备研制,正开展CRAFT TF线圈盒研制。此外,还在移动式多用途小堆、乏燃料干式贮存系统、高能光源关键设备、储氢容器和临氢材料检测等方面形成了技术储备。
全球最大功率的蒸汽发生器、全球最大规格的爆破阀……一个个能够用“全球之最”来形容的高精尖设备,被刻上“中国印”、冠上“中国籍”。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已成为国内发展历史最久、交付业绩最多、产品配套最全、技术路线最广、装备能力最强、全球合作最深的核电装备制造集团,核电产品覆盖国内所有核电站,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持续居于领先地位。
(科技日报记者 管晶晶 陈可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