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科技赋能,文化贸易动力强劲

2024-05-26 09:44:1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符晓波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今年7月,国内观众有望在影院看到‘25岁的成龙大哥’。这将是全球首部由数字明星主演的电影。”5月24日,浙江博纳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吉小江说,他们公司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复原了演员成龙25岁时的形象,并将其运用到院线电影《传说》中。这一成龙“数字分身”贡献了超过70%的演出份额。

当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广东深圳举行。分论坛以1堂公开课、2场圆桌对话的形式,邀请了高校、智库、企业的代表,探讨在颠覆性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加快形成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路径。

文化产业积极拥抱新兴技术

“基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我们不仅把历史人物苏东坡数字人制作成了动画,还推出了苏东坡数字人全息仓,并将其应用到文旅、商业等场景中,让观众可以随时跟千年前的古人互动。”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玉良在分论坛上介绍,他分享了公司紧跟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的经验。

作为国内最大原创动画公司之一的经营者,沈玉良认为,当下,人工智能给文艺创作和文化出海均带来了新机遇,不仅可以支撑内容创作与生产,也让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优秀代表,满怀文化传承与创作激情,积极拥抱新兴技术。

作为全球排名前20的上市游戏企业,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回顾游戏开发与制作过程,集团副总裁程琳介绍,最难忘的经历是团队利用现代技术,将五羊雕像、骑楼、醒狮、龙舟等广府特色街景融入游戏,让玩家沉浸式体验广府文化的魅力。“能够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程琳说。

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文化企业实现营收31057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动漫、游戏、互联网游戏、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收126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5%。

“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文化新业态在规模、效益上均得到快速提升。”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小牧认为,在文化产业领域,人工智能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变革文化产业生产、传播以及消费方式,催生出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平衡技术应用与内容创作的关系

“我们已将AI技术应用到多个业务领域,多部影视作品都使用AI进行分场和统筹工作。同时,今年我们还利用生成式AI,实现了将音频直接转为面部动画,进一步提升了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完美世界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伊迪介绍。

李小牧也分享了一则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我曾走访一家企业,他们通过AI为用户提供更加简便的图像编辑功能,以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2023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提升了6倍。我认为,这家公司的优势就在于用技术服务创意。”

在李小牧看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好数字技术应用与文化内容创作之间的关系。“不应过度强调技术而忽略文化内容本身,做好两者之间的连接和转化非常重要。AI应该成为更好的工具,而不是被当作廉价的创作者。”

此外,适应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也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焦点。

伊迪认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给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带来新发展,迫切需要更新现有的内容监管、产业引导、贸易政策以及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同时,相关部门要确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治理体系。

“我们是做内容的企业,技术永远要跟文明相结合。”曲吉小江表示,在开发大模型过程中,他们发现关于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古文明等数据内容仍有许多空白。对文化企业来说,训练属于自己的大模型,掌握独立自主的技术底座,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