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预计在今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冻胶分散体驱油材料产注一体化智能撬装装备将运抵中东地区的油田。”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戴彩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油田开采后期会进入高含水阶段,海外油田一般在含水70%左右就不再开采,中国的技术让这些老油田进一步多出油。
“地下的孔道大小不一,像地面一样,有大马路也有小马路。地下有油也有水,水比油的黏度低,更容易流动,都去了‘大马路’,而且越走越通,水占据‘大马路’,油就出不来了。如果把水占的‘大马路’堵住,水则不得不走其他‘小马路’,通过向水中加入驱油材料,如冻胶分散体、洗油剂等,就能让水把更多的石油带出来。”戴彩丽说,冻胶分散体等驱油材料及其工艺装备在近20年的持续攻关中不断迭代提升,进一步成熟。去年一年就应用于国内的数百口油井,为我国原油2亿吨“安全红线”作出贡献。
“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我们成功研制了便携式的驱油材料制备装备,在野外艰苦的环境中可以根据油藏的条件智能调整生产注入参数,显著提高采收率,同时节约运输和包装成本。”戴彩丽说。
据了解,我国不少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90%以上。“我国在把老油田‘吃干榨净’、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戴彩丽表示,中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吸引了许多海外石油公司的关注,目前海外业务正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