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不会停摆的钟

2024-02-08 18:27:1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丽云 朱虹 张学鹏 刘翰林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张学鹏 刘翰林

“哒哒、哒哒……”2月7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火车站,一阵均匀的钟摆声隐隐传来。钟楼里,58岁的通信工徐慧林背着工具包,踩着咯吱作响的楼梯拾级而上。

徐慧林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电务段通信工,在这个幽暗的钟楼里干了24年,是这里年纪最大的守钟人。

齐齐哈尔站是黑龙江省特等站,年运送旅客达700余万人,春运期间,车站每天运送旅客达2.5万人。运行了半个世纪的大钟每天为旅客准点报时,走在路上,抬头望一眼大钟,也成为一代人的习惯和记忆。

徐慧林接手大钟时,正是大钟最风光的时候。

“那时候手机不多,老百姓出门坐车都看表,远远地看一眼大钟,心里也就有了数,都知道咱们这大钟准。”“守钟人”老徐言语中颇有些骄傲。

但这种骄傲只持续了不到10年。

从2015年起,大钟开始变慢了。大钟有三个表盘,面向三个方向,每个表盘是一个“子钟”,采用的是机械结构,由机械轴承链接到“母钟”。机械齿轮常年运转造成了磨损,使分针转动不到位,从而在几个小时后就会产生误差。配件买不到,只能依靠“守钟人”手动调时确保精准。

钟楼高达75米,要调钟,人只能探身子到半空中。有时还要把一人高的表针拆下来,清洗污泥,上油涂漆,每次作业都要2个多小时。

没有标准的计算公式,只能依靠经验、手感去作微调,老徐对大钟了如指掌,可体力却跟不上,回到工区,老徐的手有些抖,背心都湿透了。

“换吧。”徒弟郑嘉雯一句话,让老徐一愣。

“换成自动校时的电子钟,维护成本会更低,也更准时。”郑嘉雯又补了一句。

关于换钟的问题,其实早已列上日程,只是大家各执己见。老徐当然知道电子钟的好,可是他还是舍不得这个“老伙计”。关于换钟的讨论,他也一次没有发表过意见。

“这大钟是个地标,也是几代人的回忆,大钟得留下。”和老徐有着同样想法的工友曹昕岩说了自己的看法。

“我给大钟上报了大修计划,打算更换子钟传动模块,但是保留大钟的外观表盘。”工长刘宇鑫说,“咱们这儿冷,电子钟虽然能够自动校时,但遇冷容易屏幕泛白,老表盘、智能芯,这样两全其美。”刘宇鑫的话让大家眼前一亮。

“成!”角落里的徐慧林拍了一下大腿,“我还有两年退休,这换心手术,我能跟着。”老徐站了起来,眼中闪着光,佝偻的脊梁尽量挺直,人好像也和大钟一样,变得年轻起来。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