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23-08-15 14:46:0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杨雪

氢燃料新能源车准备驶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停保中心场站。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杨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国生态日的设立,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新形态。纵观人类文明史,其演进离不开人类所掌握的自然规律和生产工艺,离不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支撑,在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上,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分析环境问题成因机理、时空格局和内在规律,制定不同阶段污染治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双碳”目标下,钢铁、石化等能耗“大户”行业的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增长点,助力高质量发展。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全球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要依靠科技创新,开展跨区域、跨国界生态环境研究,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生态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与此同时,国际上已经掀起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自然界影响的比拼。未来,国家间将不可避免地在生态环境领域展开科技实力的较量。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还面临一些待解难题,例如基础薄弱、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不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破解这些关键难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要不断拓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科技研发体系、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体系、生态环境科研支撑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立立体化的生态环境科技科普传播和教育体系。要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煤炭高效清洁使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高端环保装备制造的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重要特征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向科技创新寻答案、要方法、找出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这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争取更大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制胜之道。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