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团队勇攀高峰

2023-01-13 07:47:1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顾莹 张强

顾莹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戈壁深处,寒风凛冽。

清晨五时刚过,鲁亚飞和同事们将卡车停在一处空地,快速建立阵地组装无人机,车上的远程通信设备不时传来千里之外的指令要求。

某型导弹武器实飞试验马上开始,每个环节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动力系统正常、航电系统正常、通信系统正常、导航系统正常、载荷系统正常……一串串应答构成悦耳的音符。

六时,接到指令,无人机弹射起飞,机尾闪烁的灯划破拂晓的天空,一群人望着渐行渐远的无人机,安静地等待。大约半小时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呼啸而至,耀眼闪亮。与此同时,远在北京指控大厅的专家和领导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导弹落地瞬间,落点位置、弹坑大小、形态样貌、烟尘腾起过程清晰可见,无人机成功捕捉现场信息并实时传送,再次立下大功。

他们,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的先进无人飞行器创新团队,也是国内首个用无人飞行器成功执行武器靶场试验落点观测任务的团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多年来,这个团队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在无人飞行器研发领域不断抢占技术高地,用实际行动为我军新质战斗力建设作出贡献。

追寻时光的脚步,回到世纪之交,无人作战正引发着未来作战的新革命。该团队负责人侯中喜敏锐抓住这一时机,一头扎进新型无人飞行器及其军事应用的事业中。

起步的艰难历历在目。无技术力量、无飞行场地、无成功先例……侯中喜一边组建队伍,一边带领大家摸索前进。

团队成员郭正回忆道,恰逢学院刚申请到学校外场的建设项目,大片空地成为团队开展试验的绝佳场所。外场建设过程中,无人飞行器事业也渐渐步入轨道。

“当时,外场有一处角落专门堆放无人机残骸,像一座小山那么高。这都是试验失败后的‘纪念’。”郭正说,虽然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但团队无一人想过放弃。相反,困难将大家紧紧“绑”在一起。

“一有任务,所有人闻令而动,无一人打折扣讲条件。一到试验场,所有人统一任务编组,不分教授、学生和普通工程师……”团队成员杨希祥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部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哪里有需求和挑战,团队攻关的方向就聚焦哪里。

用无人机执行武器靶场试验落点观测任务,以提升装备鉴定试验能力,是这个团队给自己定下的新目标。

几年里,这个团队综合考虑无人机在低温、高原、大风等各种应用场景下会出现的“水土不服”情况,在气动设计、自主控制、敏捷起降等方面“做文章”。同时,攻克了高速飞行状态下落点景象精确监测的难题,并能把试验结果实时传送到前方,大大缩短了试验结果判定时间,创新实现了装备鉴定试验能力的新发展。

多年来,团队的足迹遍布戈壁、高原、海岛、舰船……无人飞行器的能力拓延至侦察与攻击、隐身与变形、集群与协同……他们也相继研发出高原全电无人机、高速隐身无人机、高空超长航时飞行器、全地形长航时无人机,以及无人飞行器智能集群等,推动了部队无人作战力量变革。

“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的嘱托,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世界军事科技前沿,面向军队重大需求,勇攀高峰、抢占高地,在科技强军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侯中喜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