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2022年11月12日至14日,第四届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2022在北京市举办。AsiaHaptics是触觉领域的四大国际会议之一,是以交互式演示为特色的触觉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为自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本次会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IEEE计算机学会、日本虚拟现实学会联合主办,旨在展示国内外触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触觉领域同仁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
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挑战,本次会议采取“一主三副同步、线上线下联动”的组织和参会形式,在中国北京设立主会场,在中国南京、日本东京、韩国大田分别设立分会场。来自中国北京主会场的信号向全球直播,面向全球线上观众免费开放,创新突破了地域限制,服务相关领域学者尽享学术交流。
本次大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党校教授、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触觉领域各学术组织、研究学者和工业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会议由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承办,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和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办。
北京主会场与会人员合照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AsiaHaptics会议创始人、日本筑波大学Hiroo Iwata教授和韩国KAIST大学Dong-Soo Kwon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发表致辞,表达了对本次大会成功召开的祝贺和对近年来中国触觉领域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教授王中林介绍了摩擦电纳米技术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在自供电电触觉交互系统中的应用,如物联网、环境监测、人机交互等,将有力赋能未来触觉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中林教授作主题报告
普渡大学Hong Z. Tan教授分享了设计触觉符号的独到见解,介绍了一种用于传递文本信息的触觉交流系统,提供了使用信息理论框架实现在皮肤上传输符号的设计准则和实现方法,展示了使用触觉显示系统传输信息的可能性,为基于触觉模态的通讯和协作研究提供了启发。
IEEE Fellow、IEEE Transactions on Haptics主编、意大利锡耶纳大学Domenico Prattichizzo教授介绍了可穿戴触觉技术面临的挑战性难题,针对两种新的应用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思路。结合机器人技术和触觉设备,推动交互的边界从扩展现实到物理环境,并通过穿戴式人机界面同时控制人类和机器肢体,提高用户在协作中的控制准确性和参与度,表现出触觉技术在未来元宇宙时代的巨大应用前景。
会议设立三场新锐技术分享论坛,14场学术、技术报告,针对触觉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元宇宙的应用以及工业用途三个研究方向,报告人覆盖学界知名学者和业界主要公司。
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是交互式演示环节,现场提供了穿戴式、屏幕式等各类触觉技术体验;展示了触觉在教育、文旅、医学、养老助残等多领域在内的发展前景,集视、听、触、感等多模态体验为一体,提供虚实融合的全新体验。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的46篇论文和77项展示投稿,最终17篇论文和39项展示被大会录用。投稿经过组委会评选,来自俄罗斯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团队的论文DeltaFinger: a 3-DoF wearable haptic display enabling high-fidelity force vector presentation at a user finger获得本届大会最佳论文奖,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3个团队获得最佳论文提名奖。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的展示Social companionship and diagnosis system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 VR system with force and temperature feedback获得最佳展示奖,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5个团队获得最佳展示提名奖,完整获奖名单可查阅会议官网。在大会闭幕式现场,组委会成员北京大学陈立翰副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刘倩副教授为获奖团队颁奖。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