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免疫医学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2022-10-22 04:08:1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金凤

二十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执行副院长 马瑜婷

生逢伟大时代,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是幸福的。手捧二十大报告,我深切体会到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尊重爱护,和对青年人的信任与期待。

作为一名从事医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也是幸运的。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这意味着我从事的免疫学研究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激励我用扎实的科研工作推动我国医学研究进步,为人民生命健康铸就“科技坚盾”。

过去十年,我亲眼见证了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就,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有幸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就我的研究领域来说,经过多年潜心钻研,我们发现放化疗可导致细胞应激,让肿瘤细胞释放或暴露出危险信号分子。借助模式识别受体,免疫细胞能感知这些分子,进而重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在此基础上,我们最近筛选并建立了制备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新途径。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过去十年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离不开尊重创新、尊重知识的氛围,也离不开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等重要举措。

我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设置了“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集中力量攻关重要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鼓励科研人员将基础理论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这让我们一方面可以大胆探索科技前沿、开展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让我们避免整天忙于争取各类经费、奔波于各种答辩而偏离了潜心钻研的初心。

十多年前我读研究生时,教科书上的很多重要理论都是国外免疫学家提出的。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和顶级学术期刊上频频发声,取得了很多原创性的成果,推动了国际免疫学领域的发展。同时,大家不再只关注发了多少篇论文,而更重视是否取得质的飞跃,是不是能产出一些与国际并跑甚至领跑的成果。

未来,我将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为指导,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争取在基础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搭建桥梁,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不负青春韶华!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整理)

责任编辑: 裴宸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