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实习记者 韩荣
一头干练短发,个头不到一米六,体重不足90斤,在人群中刘桂珍并不显眼。但在山西,刘桂珍的名字和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刘桂珍是忻州市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段家湾位于代县南山深处、峪河上游,一度贫困落后。工作40多年来,刘桂珍先后干过段家湾村的村医、教师、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
人们常说她是大山的女儿,一肩挑四担给段家湾村带来了好日子,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实至名归。可刘桂珍却说:“我只是大山里的小人物,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
放弃高考改当村医
1977年,作为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刘桂珍决心参加高考走出大山。可时任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却劝她去县里参加乡村医生培训。
那时村里没有医生,村民看病买药要走几十里山路,常年为看病难犯愁。
“村里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干谁干?”
虽然为难的刘桂珍答应了父亲的提议,但在培训时她并没有放弃梦想,仍旧坚持复习。高考那天她特意请了假从培训班骑车去考场,一路上反复思索该不该去参加高考。
“一边是梦寐以求的大学,一边是村里人的希望,一路上特别为难。”刘桂珍回忆说,想到村里看病难,父亲和乡亲们又对她抱有期待,刘桂珍最终决定放弃高考。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刘桂珍回到村子正式当起一名乡村医生,一干就是40多年。
40多年来,刘桂珍踏遍了峪河两岸的沟沟岔岔,走遍了穷乡僻壤的山山岭岭。无论是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个身材瘦弱的女子。不管是村内村外,出诊费、注射费刘桂珍分文不收。很多人不理解刘桂珍为啥这样做,她说“做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这都是应该的”。
“不能耽误了娃娃们的教育”
1988年,因为贫穷落后生活条件差,村里唯一的老师走了,没有新老师愿意来山里教学,孩子们停了两个多月课。眼看十几个小学生就要失学,村干部上门请刘桂珍做代课教师。
“不能耽误了娃娃们的教育。”刘桂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刚任教时村里教学环境差,黑板只能一分为二分别用来教语文和数学。十几个学生坐在一个教室分成一到五年级,就这样教了8年。
寒来暑往,1996年由于校舍需要修建,领导要求学校暂停上课。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刘桂珍把自己的家当课堂——把所有能用的用具都用上,桌子、床、缝纫机板,还弄了一块简易的黑板。5个年级,8个学生,硬是在她家里上完了一学期的课程。期间,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直到2017年,段家湾村小学合并到乡镇中心校,刘桂珍才卸下了乡村教师的担子。
“村里需要我,我就上”
这几天,段家湾村地头卡车不断,几乎都是慕名前来买树苗的,村民们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村民过上好日子的背后也离不开刘桂珍。
1996年,村“两委”换届,刘桂珍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又兼任了村委会主任,成了段家湾村历史上第一位女干部。
“抬头看大山,低头见石头”是当时段家湾环境的写照。作为乡里县里有名的“三无”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玉米、黍谷等农作物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上任之后,刘桂珍开始琢磨怎么能让乡亲们日子过得好一点。
多次外出学习后,刘桂珍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带头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滩地种上了油松树苗。经过两年的精心管护,第三年春天树苗卖了7.5万元。
这一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在刘桂珍的带动下,全村19户村民搞起了育苗产业,育苗面积扩大到80多亩,每亩平均收入都在六七万元。收入的跳跃式增长,使育苗户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2018年,刘桂珍牵头成立“代县刘桂珍种植苗木合作社”,在推进本村育苗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邻村共同发展。2020年底,段家湾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高质量高标准脱贫,村集体收入超过了15万元。
除了巩固育树苗产业,刘桂珍还重点围绕6个自然村弃耕地、山坡和段家湾周围滩涂做文章,打造优质艾叶、代半夏、黄芩等种植基地,还以代县优质酥梨为原料生产古法梨膏。截至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
一人挑四担的刘桂珍,时间总是揉碎了掰开用。提及自己的孩子,刘桂珍有些愧疚,“我是个不称职的妈妈,用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但是我不后悔,为了乡亲们这些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