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开发监测技术,做世界农情“守望者”——访GEOGLAM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

2022-09-09 08:57:2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孙瑜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瑜

国家遥感中心(GEO中国秘书处)系统谋划、对接需求,推动国际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组织国内团队和企业积极参与地球观测组织(GEO)工作计划项目,发挥GEO渠道作用,推动中方优质产品和成果的国际推广和落地。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在GEO框架下重点推动的工作。在首届中国GEO大会召开之际,科技日报记者对地球观测组织全球农业监测旗舰计划(GEOGLAM)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进行了专访。

“2007年,针对农业领域组建农业监测计划的实施方案,被列入了GEO年度工作计划。GEO也在官网上增加专门页面对该工作进行宣传,希望吸纳更多国家和组织参与。”吴炳方向记者概要介绍了GEOGLAM的发展历程,“后来,该实施方案成为GEO第一个十年战略执行计划(2006—2015)中进展很好的项目,并演变为全球农业监测旗舰计划。”

GEOGLAM支持发展和改进实用农业监测系统,旨在用地球观测数据开展农业生产监测预警、观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农业气象条件预测等活动,来提高全球农业监测能力。

15年间,吴炳方见证了GEOGLAM的发展和壮大。每年,他带领的跨国团队一方面不断开展农情监测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用系统化的手段将监测结果转化为农情监测报告,对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旱情、长势、病虫害等情况进行观测并公开发表。

求同存异是GEOGLAM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

“这个计划本身就是国际合作项目,早期围绕监测方法,例如通过联合地面观测,做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工作。”吴炳方介绍,中方始终积极参与、主持、支持计划的各项工作,每一次GEOGLAM的会议,均派人参会并发表观点,确保方案及其实施不损害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与支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系统性实施方案。

不过,在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和论坛中“存在的争议”也给吴炳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农情监测有其敏感性。”吴炳方坦言,“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对稳定粮食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行全球农情监测,各参与方要互相尊重,坚持合作共享,面对在国际讨论中出现的不同想法主张,坚持求同存异。”

吴炳方介绍,目前我国农情监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农情遥感监测系统(CropWatch云)已成为全球主要的3个农情监测系统之一,为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独立的农情信息服务,提高了粮食生产信息的透明度。

“中国是首个推出粮食遥感监测云服务的国家,我们提供基于云服务的解决方案。”吴炳方希望全球其他国家充分使用这些系统资源,“把重心放在基于云服务系统的监测和分析上,服务于自己国家的政策决策。”

授人以渔是CropWatch云的关键词。

吴炳方介绍,2018年,GEOGLAM在莫桑比克共进行了5次CropWatch云技术培训,在莫桑比克开展CropWatch云平台定制化与系统移植,将云平台定制成葡萄牙语版,使其监测尺度覆盖国—省—区3个级别。系统监测成果被正式纳入莫桑比克国家农业气象监测通报并实现业务化运行,解决了该国作物监测信息缺失的问题,得到莫桑比克农业部长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这一案例入选2020年度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最佳农村解决方案。

盖茨基金会和非洲绿色农业组织对该案例进行了独立评估:“与收集的地面数据相比,CropWatch云的产量估算结果准确,比之前使用的其他类似技术更准,分辨率更高。CropWatch云易于学习和操作,只需几次培训就能使用。莫桑比克一直在利用CropWatch云在雨季每月发布农情公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

目前,CropWatch云已在莫桑比克、蒙古国、泰国落地并提供独立服务。

谈起多年来从事农情监测的感受,吴炳方说:“全球农情监测提供了相互监督的机制,保障了农情信息透明,对稳定国际粮食价格意义非凡;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分享经验,提高本国监测技术、数据处理的水平和能力,还能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参与度和自主性。”

“闭门造车做不出好东西,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发展。”吴炳方说。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