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东院士:让中国计算产业引领全球

2022-06-27 23:47:3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采访王恩东院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身为科学家让他不得清闲——手头在研项目安排得满满当当,“白+黑”“5+2”成为常态。

王恩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

去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件“大事”:研发出世界最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源1.0”,参数量达到2457亿。“源1.0”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自然语言理解与创作能力,在业界权威“自然语言理解评测CLUE”的零样本学习和小样本学习评测上均刷新了业界最高精度纪录,在成语阅读理解任务上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人类。

更重要的是王恩东将“源1.0”开放开源,支撑了来自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600多家用户的AI应用开发。有些用户使用“源1.0”大模型,仅用一个月就开发出了一个新AI应用,简直难以想象。业内人士说,“源1.0”有效加速了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进程。

但王恩东没有止步,而是率团队继续投身于“源2.0”的研发中。在他看来,“源2.0”更为先进,将具备多模态、自监督学习等前沿特征,具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维感知的能力以及基于多维感知之上对各种特征之间关系的刻画及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服务人类。

人工智能是IT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前沿领域,算法、模型在每月、在每周都会更新。在与科技日报记者分享研发心得时,王恩东说:前沿领域的研究要不得丝毫松懈,不忘初心,不断进取,才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心态,让他俯身“枯燥又无趣”的服务器领域内耕耘了30多年。

30年来,王恩东先后引领了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一系列产业和技术变革,让浪潮在云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领域做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总销售额从不到一个亿发展到近七百亿。

实现产业突破,不仅要紧抓前沿,跑得快,更要掌握核心技术,跑得稳。

很多人还记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王恩东领衔的“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斩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成果我国第一台32路高端服务器——“天梭K1”成功上市,让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高端服务器技术的国家,在该产业核心领域有了话语权。

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周期长、短期回报低,要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王恩东及团队为了攻克难题不间断工作,这一习惯也坚持了几十年。

王恩东不仅是一个技术专家,还是一个产业型科学家。产业型科学家对于全局的决策,建立在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上,建立在从研发创新到产品制造,再到商业创新的全局考量上。

他认为:当下正处于智慧时代。计算力改变了生产力三要素,并成为核心生产力。其中,劳动者从人转向了“人+AI”,劳动工具从传统机械变成了智能装备,而劳动对象则从矿石、农作物等转变为大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

王恩东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审视计算产业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他说:“计算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计算产业链进行梳理,补短板,拓长板,不断强化,实现我国计算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数字产品市场,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各个领域的市场需求规模均居全球前两位;庞大的市场容量为各种创新架构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实践环境;另外,国家政策引导产业自立自强,这些形成了破解难题的时代大势。

对于整个行业,长处在哪里?短板在哪里?该如何取长补短?“目前,中国整机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王恩东建议发挥整机产业的带动作用,协同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尽快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恩东已经为自己制定好了未来若干年的科研规划蓝图:中国计算产业要走出去,通过与全球领先企业的竞争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全球竞争的推动下,要进一步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建立完整的自主技术体系,实现高水平自强自立,为数字中国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责任编辑: 马树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