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记者6月5日获悉,日前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决定命名140个单位为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成功入选。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以国家(宁夏)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建有枸杞种质创新、枸杞栽培与良种繁育、功能成分、枸杞产品加工4个研究室,重点解决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评价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精深加工技术、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等制约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及自治区科技成果奖励2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38篇),编制标准15项,取得专利90余项,研究培育出10个新品种。其中“宁杞7号”种植每亩比对照收入增加2000-4000元,近年已在全国推广108.66万亩,新增产值达200亿元。研发出枸杞明目软胶囊、枸杞面膜、枸杞保健酒素片等深加工产品,2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让费达到1640万元。
目前,枸杞科学研究所拥有世界唯一的枸杞种质资源圃200亩,收集保存国内外枸杞种质资源2000余份;建成枸杞科技馆、试验室、组培车间、良种繁育基地、新品种示范园区等各类科学研究基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的“科普教育基地”,获“自治区优秀科普基地”“自治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我们积极发挥国家中心平台作用,站位全局发展,放眼国内市场,面向扶贫事业,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群众找到了一条精准脱贫道路。”枸杞科学研究所所长曹有龙说。该所在西藏日喀则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在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攻克了戈壁滩荒漠、盐碱地、高海拔地种植枸杞新模式,技术辐射到全国13个枸杞产区,产量提升5%,综合效益提高10%。目前,全国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500余万人从事这一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今年3月,宁夏启动了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推荐工作,期间共收到申报材料19份。宁夏科协邀请相关推荐单位对场馆建设、展陈内容、主题活动、管理制度4方面情况实地核查,对标命名条件和评选标准进行量化评分,最终确定两个推荐名单。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个人和团队先进事迹,具备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