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当抓手 边疆乡村踏上跨越式前进路

2022-06-21 15:55:1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再次提到独龙族群众……跨越千山万水,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着遥远的独龙江乡发展。

十位老支书的来信,十二分欣慰,总书记关注和了解到脱贫攻坚给沧源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和临沧市沧源县,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两颗明珠。近年来,在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这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牢记嘱托独龙江接续奋斗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9年4月10日,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如今的独龙江乡,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在高山深峡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画卷。

三年来,独龙江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着眼于全域生态旅游和长远发展,开展“五边、五美、五化”创建工作,动员群众就地取材、投工投劳、互帮互建,以“发动群众一起干、领着干”的一线工作法,花小钱办大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受益农户覆盖全乡6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

与此同时,依托百里绿色经济带,独龙江乡推广“林+”生产模式,献九当村独龙鱼种质资源保育和冷水土著鱼养殖、巴坡村独龙牛保种扩繁养殖、孔当村特色农产品庄园建设、龙元村独龙猪养殖、迪政当村独龙鸡养殖……一村有一品,群众增收致富有了产业依托。

“数字的变化,最能反映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曾先后任独龙江乡乡长、贡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的高德荣介绍,全乡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逐年增长,三年时间实现收入翻一番,达1.5万元;80%以上独龙族群众有存款,户均存款超过5万元。

“重温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更加凝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立足本职工作,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韧劲建设好我们的家乡、守护好边疆。”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说。

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歌

“我在公坎村生活了80年,见证和参与了公坎村的建设发展。近些年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公坎村老支书三贵,面容慈祥,精神矍铄。

去年8月,云南省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10位老支书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近年来,公坎村村民集中力量,种植茶叶、辣椒、澳洲坚果等特色农产品,村里还建设了茂谷柑基地和砂糖橘基地。村里传统的橡胶产业、养蜂产业也发展得更好了。“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公坎村会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好,乡亲们继续保持勤劳致富的精气神,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三贵说。

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俄松告诉记者,1994年到1999年,他在班洪乡芒库村当支书。那时,他带着当地民兵、团员帮扶困难群众种芭蕉、辣椒,村民们生活有了些起色,但还说不上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的变化特别大。

“以前,我们阿佤山山路特别陡,孩子们上学来回很危险。现在,村子搬到了山下,孩子们上学特别方便。”俄松说,村里还带着大家发展橡胶、茶叶、辣椒和红色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大有盼头。

在阿佤山乡,记者看到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实施,蔗糖、茶叶、烤烟、畜牧、蜜蜂等产业正提档升级。走对了路子,三千年崖画、万年董棕林,与天坑、溶洞以及无边的田园风光一道,带来了好“钱”景,乡村旅游年收入达12.19亿元。

“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大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助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大抓招商、大抓市场主体培育,坚决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沧源县委书记唐兴平说。


责任编辑: 娄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