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来也科技行业研究院近日发布了《基于数字劳动力的政务智能自动化研究报告》,这也是首份聚焦于国内政务领域的数字劳动力研究报告。报告从数字劳动力概述、数字劳动力在国内外发展现状,数字劳动力解决方案、数字劳动力在国内政务领域的常见应用场景等,阐释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人工智能)所驱动的数字劳动力为我国数字政府战略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人工智能与生产力相结合的数字劳动力
数字劳动力是人工智能与生产力相结合的新物种,是利用先进的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出来的一个个场景化软件机器人。它可以协助人工完成各种规则明确、重复度高的业务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劳动力可广泛应用于智慧政务领域的基层政务服务、机关内部事务等,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衍生出多种职能和智能,化身为数字员工、数字雇员、数字助手等形态。比如在行政审批服务中,数字劳动力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协助完成多种办事流程的自动智能审批;在法院,数字劳动力可以成为法官的“数字助理”,帮助解决批量下载文书、诉前和解案件录入、执行系统自动发起财产查询等重复度高的日常工作。
数字劳动力发展现状
世界各地政府都在以数字劳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例如美国联邦政府47个部门已部署超过5000个“数字劳动力”;英国已建立了无人政务审批中心,在疫情期间为公共医疗部门提供注册审批服务,目前已成为政务领域“数字劳动力”应用最为成功的国家。以制造业闻名世界的德国,每万名员工中就有710个数字劳动力,使其成为世界使用数字劳动力密度最高的国家。
我国对数字劳动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RPA+AI所驱动的数字劳动力正从各助推政务服务实现便民普惠、流程优化和辅助决策等,也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数字劳动力的政务领域应用场景
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蓬勃发展中,政府数字化转型亦在加速推进中。在基层政务工作中,普遍存在“事多人少”的情况,许多日常工作需要政务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录入、搜索、提取信息;繁重的重复性工作难以释放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同时大量信息、数据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有时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人为失误。数字劳动力可以高效、准确度高等特点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公共服务。
例如助力“一网通办”,在政府部门进行基于数据与智能技术的数据化治理和智能化治理的过程中,垂直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一般都是由部里、省里统建,与部门自建系统割裂,存在正向或反向的数据一次或二次录入问题,同时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领域涉及多部门业务联动,通过数字劳动力,可以实现纵向的跨系统数据互通和横向的跨部门业务联动,以数字劳动力高效助力事项申报、材料预审、事项受理、智能审批的全业务流程周期。
例如助力“一网协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内部事务办理精准发力。以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部门间办事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劳动力实现机关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使部门间工作运行更顺畅、办事流程更简洁、 办事效率更高效,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保障。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劳动力发展水平尚属于早期阶段,在未来,数字劳动力必将给社会带来无限的想象力,为大中小城市的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智慧共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