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按气象条件分析,今年稻飞虱重发的可能性很大。”7月28日,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告诉记者,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一迁飞性的害虫,主要来自我国西南稻区,尤其在梅雨时节,最容易迁入。
监利市田间稻飞虱危害一角 高振坤 摄
黄智敏说,以江汉平原为例,由于副热带高压的588外围线,一般都不超过宜昌;3000米或1500米上空有偏南、北风对吹的江淮切变线生成,只要西南稻区虫源地14时气温高于27℃,地面易形成上升气流,飞虱便可借力扇翅上升,并由1500米上空常有的12米/秒以上的西南急流运载北上,又当受到江淮切变线的阻挡,随降水与下沉气流降落。像今年这类入梅早、持续时间长且强降水频发的“涝梅”年,当然就有利于稻飞虱从虫源地迁入,且迁入量(次)大而多。
据湖北监利市植保站长高振坤提供的灯下诱集数量表明,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梅雨前迁入量就多,6月1—7日达1323头,是去年同期迁入316头的4.2倍。而后6月1日到7月20日,这50天中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灯下诱集总量达6839头,平均每天诱集137 头,均较去年偏多;其二,迁入地大部时间日平均气温在24—29℃左右,气象条件较适宜生存繁殖;其三,虽一度出现有日迁入较少,在百头以下,主要是6月17—22日,持续降水(或强降水)气温相对较低,在23.9—21.5℃,主因是上述的切变线偏北,飞虱降落地偏北;其四,预报今年“寒露风”偏迟,北上较多的飞虱,为以后回迁增加了基数,加之后期气温偏高,有利于稻飞虱生存与危害。
湖北荆州市各县市区植保系统在7月上旬普查,稻飞虱百蔸虫量200—3000头,平均750头,其中褐飞虱比例占3.7%,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已占20%。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已预计未来到9月下旬前,属有利于三代、四代乃至五代稻飞虱重发生的气象条件。
专家建议要多管齐下加强防治,前期多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诱杀稻飞虱LED灯实施诱杀,采取合理密植、浅灌、晒田、降湿栽培防治,利用自然35℃以上高温干旱暴力杀殇。在化学防治上,选择对天敌杀伤小的中、低毒农药品种,在水稻前期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以利于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但当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务必立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