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地保育人工繁殖,让云南47种濒临灭绝土著鱼类回归清流

2020-05-22 20:40:4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云南是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省份。云南省记录淡水鱼类13目43科199属629种及亚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的39.9%,其中土著种594种,云南特有种多达255种,均居全国首位。

记者从云南省政府新闻办5月22日举行的2020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保护和恢复云南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云南土著鱼类的迁地保育研究。

人工繁殖成功的云南土著鱼类代表(图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在前期的野外调查基础上,这个团队开展了野外引种、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胚胎发育、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同时开展了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土著鱼类的基因组测序、组装、解析等研究。团队引种120余种云南省土著鱼类,先后成功突破了滇池金线鲃、抚仙金线鲃、星云白鱼、程海白鱼、软鳍新光唇鱼、异口新光唇鱼、云南光唇鱼、南方白甲鱼、暗色唇鱼、短须裂腹鱼等47种土著鱼类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成功鱼类中有3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8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有6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从2009年起,累计生产国家II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鲃鱼苗2000余万尾。成功将滇池金线鲃等数十种云南珍稀特有鱼类从灭绝边缘挽救出来。

在滇池金线鲃挽救成功的同时,杨君兴团队还对滇池金线鲃进行选育,优化其群体性状。滇池金线鲃个体小、生长慢;肉质虽好,但肌间细刺多、分叉;且易感染小瓜虫病、死亡率高。鉴于此,项目组开展选育生长快速、肌间刺弱化、抗病力强的滇池金线鲃新品种,以提高滇池金线鲃产品的价值,为高原特色渔业和冷水性渔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打开新的局面。2013年育成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肌间刺弱化和抗小瓜虫病强的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2018年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实现了土著鱼类保育向可持续利用转变的突破,证明了发展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高原特色渔业产业的可行性。

据悉,随着长期以来酷鱼滥捕、生境丧失、水利工程、环境污染等因素增加,大多数土著鱼类濒临灭绝,部分土著鱼类已经消亡,目前需要对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并采取急救措施。

责任编辑: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