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华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中的旗舰物种,目前仅存于海南霸王岭的一个小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危”物种,比大熊猫还要高两个等级,进一步加强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1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海口联合召开海南长臂猿保护座谈会,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研讨。
海南长臂猿。海南省林业局供图
海南长臂猿。海南省林业局供图
据了解,经过林业部门多年的努力,海南长臂猿数量从1980年代2群7-9只,增加到现在的4群30只。海南长臂猿数量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它们仍未摆脱灭绝的威胁。海南长臂猿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可提供人们研究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规律实据,其骨骼、四肢、五官、内藏、血液、神经、新陈代谢与人类基本相同,而且在心理、生理、感情、思维等方面与人类相似。海南长臂猿是科学研究现代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生命学和社会学的重要实物。
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保护区委员会,哥斯达黎加、西班牙和国内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专家研讨后一致认为,保护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海南长臂猿保护。一是加强基层长臂猿保护队伍建设,让顶尖专家指导和参与,并加强基层海南长臂猿保护队伍建设,让更多有专业对口、有学历并对海南长臂猿感兴趣年轻人加入基层长臂猿保护队伍。二是加快制定海南长臂猿保护专项规划,加大海南长臂猿活动周边区域栖息地修复工作。结合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先行先试,补种适宜的猿食植物,改善和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三是尽快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在适宜的地方建设生态廊道,为海南长臂猿构建迁徙通道,逐步修复破碎化栖息地。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让大家了解海南长臂猿、爱上海南长臂猿进而参与保护海南长臂猿。
专家一致认为,应加快对海南长臂猿的研究,大力组织实施海南长臂猿科学研究和保护项目,加强海南长臂猿监测。海南长臂猿由于可能存在近亲繁殖等因素,遗传多样性较低,加上栖息地太小,一旦爆发传染性疾病就有灭绝的风险。要加强海南长臂猿健康状态监测,做好救治长臂猿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