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热爱音乐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9-10-09 10:10:3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霞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子?严肃?理性?不苟言笑?

不,不,不。尽管科学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学金字塔塔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热的音乐“发烧友”,学而优则演。比如爱因斯坦爱好小提琴;马克斯·普朗克爱好弹钢琴、唱歌等,可谓艺术气息满满。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从启迪思维、培养自制力、养成一遍又一遍不断训练的习惯到激发创造力,许多获奖者的工作和生活从音乐那里获益良多;音乐爱好甚至帮助有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诺贝尔奖官网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盘点了那些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音乐带给他们的启示。

爱因斯坦与小提琴

  

“没有音乐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爱因斯坦。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音乐经常帮助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启迪灵感并更好地处理科学信息。比如,1921年诺贝尔物理获奖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从中受益颇多。

爱因斯坦的妈妈能弹会唱,尤其喜欢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爱因斯坦的音乐启蒙老师。从6岁上小学起,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他甚至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员。后来,虽然放弃了这一美好的理想,但他总把小提琴带在身边,几乎形影不离。在他的一生中,他拥有大约十把小提琴,所有小提琴都被昵称为“莉娜”(Lina)。

爱因斯坦经常强调音乐对他的重要性,他曾说过:“没有音乐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在音乐中做我的白日梦。我从音乐的角度看生活……我在音乐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他经常表示,如果他不做科学家,他将成为一名音乐家。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音乐是一种头脑风暴技术,可以帮助他反思自己的理论并解决遇到的困难。他认为音乐是创造新理论的催化剂,他在研究相对论时,每当遇到困难就拿起小提琴,一遍一遍演奏乐曲,用音乐来启迪灵感。

诺贝尔奖官网的报道称,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通常以图像和直觉的形式产生,然后转化为数学、逻辑和词语。在这个思维的转化过程中,音乐起了桥梁作用。

的确,此后的很多研究也表明了音乐训练和学术成功之间的关联:学习演奏乐器可以刺激大脑,改善记忆力和抽象推理能力,这对数学和科学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朗克与钢琴

1918年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论”的开创者马克斯·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这两位物理学巨擘不仅是科学事业上的同事和朋友;也是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的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已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普朗克挚爱音乐,钢琴和手风琴都弹得很好。据说,1874年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普朗克就在音乐、语言文学(据说普朗克极富文学才能)和自然科学之间徘徊过。现在看来,幸好普朗克选择了物理,虽然音乐界少了一位钢琴演奏家;但科学界多了一位“开山祖师”——他首次提出“量子”概念。正是普朗克的研究成果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翻开了物理学领域的新篇章。

在柏林科学院,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常常一起合作演奏。他们不仅一起绘制了物理学的壮丽图景;也共同演奏了扣人心弦的乐章。在他们心中,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合二为一。

  

量子力学重要奠基人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的“侧颜杀”,是不是极富艺术气息?图片来源:网络

普朗克曾说:“我所受的音乐教育对我的事业助益良多,它让我更具创造力,我认为在学习如何成为音乐家方面取得的一点点成功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

海森堡四岁开始看乐谱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纳·卡尔·海森堡也是一名音乐“发烧友”,他偶尔与爱因斯坦一起演奏。海森堡在幼年时代便表现出颖慧的音乐才能,据说他四岁开始读乐谱,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音乐家和钢琴家。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科学的热情超过了对音乐的热爱,因此他决定成为一名科学家。尽管“一入物理深似海”,但音乐从此也并非路人,对音乐的热爱贯穿他整个人生。

海森堡能演奏浪漫派作曲家难度较大的钢琴作品。大学时代,他曾提出“理论物理学的理论美同音乐的美感存在着一种美的通感关系”。大学毕业后,他有机会多次参加音乐会,有时亲自登台献艺。

  

  笑起来很温暖的海森堡。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音乐对他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和微妙的启示。据悉,由于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海森堡做出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

据诺贝尔奖官网报道,与海森堡拥有相同选择轨迹的诺贝尔获奖者还有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在康奈尔大学读大四时,麦克林托克曾在纽约的一个爵士乐队中演奏班卓琴。后来,与许多其他科学家一样,麦克林托克发现她对科学的热爱超过了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她决定全身心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中。尽管如此,她还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节奏和结构。

詹姆斯·艾利森与口琴

  

  艾利森正在“检查点”乐队中表演吹口琴。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艾利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尤其擅长口琴表演。

他为一支由免疫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名为“检查点”(Checkpoints)的布鲁斯乐队演奏口琴。这支乐队的名字正是这些科学家研究的免疫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通过操控这部分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癌症——也正是这项研究让艾利森荣膺诺贝尔奖。

此外,艾利森还与一支名为“将军”(Checkmates)的当地乐队合作演出,又是吹奏,又是演唱,可谓多才多艺!他甚至和威利·纳尔逊(美国著名歌手、作曲家与吉他演奏家)同台演奏过。

马丁 · 查尔菲 与吉他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 科学家马丁 · 查尔菲 喜欢弹奏吉他。马丁的老爸艾里·查尔菲是大萧条期间的一位吉他家,在马丁12岁的时候便开始教他吉他,希望他学习古典吉他。马丁同时还是作曲家。

  

  查尔菲弹吉他。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查尔菲在他的传记中写道:“我十二岁时,父亲给了我一把吉布森C1古典吉他,并教了我一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老师,他从未对我的无能表现出过不耐烦。尽管我之后跟随著名吉他老师理查德·皮克学习,但我珍惜和父亲在一起演奏二重奏的所有时间。尽管我没有超高的吉他技能,但我仍然会弹吉他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2012年,查尔菲访问中国云南昆明,在众人的注视下查尔菲拿出了一把吉他,深情款款地弹奏起来,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托马斯·苏德霍夫演奏巴松管

音乐除了可以帮助诺贝尔奖获得者思考科学上复杂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不断练习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托马斯·苏德霍夫就从这方面受益良多。

苏德霍夫最喜欢古典音乐——他演奏巴松管,他表示,古典音乐和他的音乐老师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德霍夫说,古典音乐需要有创造力的头脑,也需要不断的练习,这两个因素影响了他的科学事业。他认为,在科学领域,要想获得非凡的成就,必须同时满足进行大量练习并具有创造性思维这两个要求。

生命密码像贝多芬的乐曲一样复杂美丽

  

“生命密码就像贝多芬的交响曲一样复杂、美丽,我们却不知道如何书写。”——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朗西斯·阿诺德在获奖演讲中如是说。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除了上述科学家外,还有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看到了科学和音乐之间的相似处。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朗西斯·阿诺德就在诺贝尔奖演讲中提到贝多芬的交响曲与生命的密码之间的相似之处。

“生命密码就像贝多芬的交响曲:复杂、美丽,我们却不知道如何书写”,阿诺德在获奖演讲中如是说,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阿诺德因使“酶进行定向进化”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她说,如果我们想写出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一样美丽而错综复杂的生命密码,我们仍然需要大量练习。阿诺德十几岁时曾弹奏钢琴和吉他,尽管繁忙的科学研究占据了她生命的大部分时光,但她一直非常喜欢音乐。

  

“西方音乐之父”、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巴赫。图片来源:网络

最受科学家们追捧的音乐家是哪位?非“西方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莫属。爱因斯坦就很喜欢巴赫、舒伯特、勃拉姆斯的乐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从古典音乐中,爱因斯坦体验到和谐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物理理论的和谐殊途同归。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也总结说:“巴赫是伟大的模式操纵者”。维尔泽克也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他从小就开始弹钢琴、鼓和手风琴。

科学和艺术尽管分属理性和感性的两极,但究其本质,科学研究与音乐乃至所有艺术创作一样,都是在纷乱中寻找秩序;在现象中寻求本质。天才的艺术家和天才的科学家一样,他们的天才都在于能将隐藏在繁杂表象内部的美用相对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所有人能够感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