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前沿探索缺少重大突破 科学进展破解疾病秘密

2022-09-21 14:06:04 来源: 新民晚报 作者: 郜阳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科幻作家得老年痴呆好像是一个很棒的新闻选题……我也很愿意分享,趁记忆还没有完全消失,让更多人知道并预防。”9月,知名科幻作家韩松在微博上写道。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

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就像脑子里多了块“橡皮擦”,让人逐渐忘掉亲人、不能自理,直至失去生命。在很多人眼里,阿尔茨海默病无药可医,等于“绝症”。医学专家会告诉你,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的医学水平没有办法治愈,也没有办法让患者病情逆转,能做到的只是“踩刹车”。

过去一年,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并没有多少好消息。国际上对疾病的研究仍缺少重大突破,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快速审批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阿杜卡玛单抗也饱受争议;对靶点和预防方面的进展不时传来,但显然远没有新药上市来得“解渴”。

目前国内获批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有三类,第一类是1996年出现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比如安理申及艾斯能;第二类是2002年问世的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第三类是2019年上市的甘露特纳(九期一),一种靶向脑肠轴的寡糖。作为一款中国原研新药,九期一打破了阿尔茨海默病17年未有新药诞生的空白,光环足够多,争议也不少。去年底九期一进入医保,按每月4盒计算,患者用药费用由原每月自费3580元,降至1184元,也就是近40元/天。值得关注的是,基于九期一独特的脑肠轴作用机制,对其适应症的研究也在开展,犹以帕金森适应症研究进展较快。不过今年5月,九期一的国际 Ⅲ 期临床试验停止。

放眼国际,最大的关注来自今年7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的一篇调查报道。文章质疑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新星、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神经科学家西尔万·莱斯内多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其中包括领域内奠基性的研究之一:2006年发表在顶刊《自然》(Nature)上的文章。这一论文属于阿尔茨海默病最主流的“β淀粉样蛋白假说”的研究范畴。《科学》杂志写道,这篇文章被怀疑误导了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不过,亦有学者指出,这对阿尔茨海默病学术界和制药界的影响,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家也在努力破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各种秘密——

早在阿尔茨海默病明确出现之前,哪些表现可能是危险信号?今年初,巴黎大脑研究所多学科团队开展的大型研究结果发表:有两个国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确诊前2-10年内,都存在与疾病相关的10种症状,包括重度抑郁症、焦虑、听力损失、体重异常减轻、晕厥和虚脱等。换言之,可能是早期症状。

中国科学家也有新突破。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教授科研团队,发现了肥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关系,即过低的出生体重、童年与成年较胖的体形将显著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责任编辑: 何沛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