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2021-10-09 11:05:51 来源: 央视网 作者:

央视网消息:本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旨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近年来,中国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认识一下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朋友们。

我国多种濒危野生动物持续下降态势基本扭转并实现恢复

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大熊猫野外种群从80年代的1114只增至1864只

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的约180只增至300只左右

高原精灵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万-7万只恢复到30万只

朱鹮从1981年时的7只增至种群总数超5000只

已在野外灭绝的普氏野马、麋鹿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10月8日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一起看看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

优化就地保护 率先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我国目前已建立近万处自然保护地,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相关自然保护地划入国家公园范围统一管理。

我国还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覆盖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目前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迁地保护力度 拯救濒危物种

针对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我国进行抢救性保护,建立了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建立了三大保护种群,总数已突破8000只。针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抢救性保护,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完善政策法规 提供了法律保障

近10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20多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还修订调整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修复

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修复,退耕还湿、退耕还草等。从2009年到2019年之间,全国造林面积超过了7000万公顷。

候鸟迁徙季 寻找勺嘴鹬

大屏幕上的这只鸟名叫勺嘴鹬,它的嘴型很特别,像一把饭勺,很多鸟类爱好者给它起了个外号“小勺子”。“小勺子”全球只有600多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它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岸。每年九、十月都会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江苏盐城湿地停歇觅食增肥,补充能量。它们为什么会选择盐城呢?一起去看看。

江苏盐城的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潮间带泥滩系统中,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记者发现,海水涨潮时在滩涂上觅食的各类候鸟,不用再像往年那样四处奔波找落脚点。它们只需要飞到一路之隔的观潮区大堤内侧这片水域,就能“各得其所”。

高潮位栖息地:候鸟迁飞的国际地标

当地把原本用来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满足各种候鸟个性化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不仅如此,在候鸟迁徙季,他们还安排了“园艺师”和“保洁员”,定时控制杂草的高度和水质的清洁度。

在全球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条子泥湿地的候鸟种群数量不降反升,江苏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责任编辑: 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