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兰州老街唱起“非遗”大戏
对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非遗”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11日上午,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七里河区文体局、兰州老街及兰州市演出行业协会承办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兰州老街拂云楼前广场举行。在古色古香的兰州老街映衬下,一台精彩的“非遗”盛宴拉开帷幕。
线上线下展示“非遗”成果
当天的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通过现场感受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在线上实时观看。活动主会场设有舞台表演、展示制作、“非遗”宣传三大板块。舞台表演板块汇集了传统戏剧、音乐、曲艺类等项目,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傩舞、木偶戏、硬狮子、兰州花儿、红古民间小调、缠海鞭杆、通背劈挂拳、八门拳、太平歌、太极剑等十多种动态“非遗”项目热闹上演。刻葫芦、兰州剪纸等静态“非遗”项目传承人则现场制作、现场表演,展示绝活。
“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广大地区的民歌。当天演唱花儿对唱的是来自七里河区的张玉姐、王希军,两人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石佛沟花儿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俏皮活泼的演唱风格和高亢嘹亮的歌声令现场观众叫好不断。
当天的“非遗”展示中,永登硬狮子霸气登场。参与表演的两只“狮子”形体高大威武,动作灵动。表演者小包告诉记者,硬狮子头部较大,有“九斤狮子十斤头”之说。硬狮子脑门宽且隆起,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目前永登现存硬狮子头多为民间流传而来。硬狮子表演的动作蕴含天、地、人三合的寓意,展现原始的信仰与崇拜。
敦煌“飞天”舞动兰州老街
在“非遗”现场展示环节中,来自城关区的家蓉和陈兵正在专心致志地在一个核桃大小的葫芦上刻人物。方寸之间,人物表情清晰可见,一景一物十分灵动。七里河区的兰州剪纸人朱宜英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叶长友的弟子,经过多年的学习,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敦煌“飞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个多彩多姿的“甘肃符号”每出现在一个地方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向往。在当天的表演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映衬之下,敦煌“飞天”婀娜舞动,反弹琵琶,“飞天”揽月的造型呈现在人们眼前,兰州老街与敦煌“飞天”实现了一眼千年的穿越,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美好瞬间。
2005年以来,兰州市组织了全面、深入普查及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有太平鼓、高高跷、黄河水车制作技艺和兰州鼓子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清汤牛肉面制作技艺、西固军傩、羊皮筏子、七里河剪纸、兰州泥塑等35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77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198个项目列入县区级名录,4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和充实。从2009年开始,兰州市逐步建立了4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传习所,还依靠举办春节文化庙会、黄河文化旅游节、农民艺术节的机会,为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非遗项目提供了展示展演的平台,极大地促进和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