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春运铁路安全的“大黄蜂”

2021-02-01 19:41:40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寇勇

汪瀚 科技日报记者 寇勇

1月31日凌晨,来自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工务机械段的高铁大型养路机械操作工,在深夜里驾驶着当前世界上最新型的高铁“物联网”大型养路机械车辆,对于都站外的高铁线路进行“绣花”作业,为轨道“舒经活络”和全面检修。

大型养路机械在进行机械化养护作业

这台重124吨,长33.9米,由中国自主制造的DWL—48型连续走行捣固稳定车,可轻松实现连续式三枕捣固作业,并同时进行动力稳定,使铁路石砟更加密实、均匀。车辆由72块物联网网络、数据、网关模块控制,将机械、液压、电气、气动技术整合为轨道数据实时监控、自动捣固作业和车辆故障诊断自修复3套物联网智能系统,让车辆能够在作业时将误差精确控制到1毫米内,是当今世界上作业精度和效率最高的高铁大型养路机械。

“现场量”变为“即时显”

“L=500mm,R=2000mm,H=70mm”,在操作室里,控制台上的电脑屏幕不断滚动刷新着车辆检测的轨道数据,并发出“蜂鸣”式警报声。核对数据无误后,工作人员摁下确认按钮,车辆开始作业。

由于我国高铁轨道技术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任何一个数据错误都可能致使车辆出现错误动作。因此,实时作业参数比对确认,是车辆在高铁区段作业的关键。车辆在进入施工区段后,工作人员会将轨道线路半径、超高、缓长等数据上传到车载轨道数据监控系统,与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及时提醒作业人员根据数据调整参数,确保作业精度。

“我们原来都是脸贴在钢轨上,用肉眼看、拿道尺量,走几步趴一下,一干就是几公里,测出来的数据还不准,现在‘大黄蜂’这个系统太方便了。”鹰潭工务机械段的高铁大型养路机械车司机长李纲感叹道。

“人工指挥”变为“自动控制”

“激光已上靶,请锁定,自动拨道,开始放枪作业”,车辆300米开外,工作人员将指引作业的激光小车调试后,传来指令。捣固车48把合金捣镐在两个机械臂的驱动下,开始在轨枕间的石砟中不断插入、震动、抬升、移动。

激光小车装置是自动捣固拨道系统的一套设备,作业时,工作人员将激光小车装置推至车辆作业前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按照激光发射点、直线偏移点、车辆接收点“三点一线”的原则,对轨道开启自动捣固和自动拨道修正作业,由于类似射击,激光作业也被他们称为“放枪”作业。

为防止因轨道、钢轨、车辆位移变化,保护钢轨在作业时完好无损,激光作业时,车辆的网关数据模块会将实时比对的数据和信号范围上传至车辆系统,系统将在自动拨道时开启捣固自动横移保护,自动修正48把捣镐与轨枕的距离,避免捣固装置打伤钢轨。

“现在科技进步了,原来要车上车下来回跑,又累,耗时又长,现在只要盯着监控屏幕监控作业就可以了。”捣固车的操作工陈柏华向记者介绍。

工人们正在监控车辆作业状况

“扫一扫”变为“点一点”

从驾驶室到操作室,干净整洁的操作控制面板上,工作灯交替闪烁。分布在车上的72块物联网集成数据控制模块相互串联,犹如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各项指令瞬间实现同步传输。

“原有车型一直采取的是模拟信号控制,一个操作号位平均安装了数十个程控开关按钮。”李纲说,受国外关键技术限制,原来的设备部分按键和参数还是用英文显示,工人们只能在按键边张贴技术参数译文的二维码,遇到故障掏出手机“扫一扫”,向技术图纸求助,十分影响作业效率。

如今,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捣固车操作室内,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成数字控制物联网系统,中文显示的电脑程序屏幕界面整齐划一,工作人员只需用指尖在屏幕上“点一点”,就可以完成一键捣固、自动拨道作业和智能故障诊断。

据中国中车株洲电子研究所技术部何建猛介绍,我国现阶段大型养路机械发展,特别是高铁轨道维修作业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转变,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军。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