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落地全国千所学校 30余万学生受惠
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插上一双“翅膀”
“我们过去的调查发现,演员、主持人、网红、歌手在小学和初中生的职业取向中排名前三,而想当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只有10%左右;爱好游戏的学生占49%,而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只有13%;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农业,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工业……”1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总结暨研讨会上列出了一组令人“痛心”的数字。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提到的数据来自过去一年来,相关教育专家借助问卷调查、行为测试、深度访谈和行为观察的方法,集体对全国17个地区大中小学生的科技素养教育调研后得出的结果。
顾建军指出,过去几年里,我国的科技教育备受重视,但在科技教育体系完备性、落实的普遍性、实施的科学性和学生发展的时效性等方面仍存在着有课程无教学、有教学无效能、科学与技术教育不协调等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少年科技素养计划’有着特别的意义和更加重要的目标,它是要造福学生、造福社会的‘种子计划’。”
2019年,“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在全国1000所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落地,受益学生超过30万人,线上线下培训校长和老师1万余人次。
顾建军介绍,经过跟踪调研发现,青少年科技素养课程受到乡村师生的欢迎,学生对科技的亲近感得以加强,观察、表达、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升。受益校长和老师普遍认为,科技素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有显著帮助,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而且对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受访的小学生希望长大后成为科技工作者(科学家、工程师等)的比例也有较大提升。
另一方面,调研认为,乡村中小学在科技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实验教学的空间建设、科技教育资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以及乡村社区的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乡村留守儿童,在科学实践能力与技术设计能力等方面的科技素养亟待提升。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创会会长顾秀莲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她表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是在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有益探索。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参与感强的科技活动,用科技的魅力将孩子们从手机、从网络游戏中争夺出来。要充分把握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奋斗精神。她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想方设法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作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联合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中国平安将回馈社会、建设国家作为企业的初心和使命,未来将继续推动科教扶贫事业,使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不断开花结果,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据介绍,“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平安联合发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会议期间还发起了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希望促进更多的城乡学校交流互助,促进城乡教育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