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 中国农村STEM教育的有益探索

2019-11-29 09:45:00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作为中国社会参与度较高、影响力较广的教育公益项目,在城市,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9人知道希望工程,有6人向希望工程捐过款;在乡村,每100 所乡村小学中,有7所是希望小学……中国用短短十几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希望工程功不可没。

实际上,除了希望工程,还有众多和希望工程一同探索教育公益的企业。中国大地上20195所希望小学,114所被冠了平安的名字——平安希望小学。真如中国平安,其他众多企业也以相同的方式和公益机构和政府一起,成就这项国民基础教育普及率的"奇迹"。

不过,30年后,破败的校舍和因贫失学的儿童已不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扶贫也从硬件转移到软件,从让孩子们都能回到学校学习,到关心他们在学些什么。

由于城乡发展的差距,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新时代的希望工程将他们的目标定为,努力推动教育公平,让每一位贫困学子都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接下来应该如何缩小城乡差异?让乡村学子也能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扶贫 STEM教育是其中一种途径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加凸显。在教育领域,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与日俱增、迫在眉睫。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竞争压力,纷纷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的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近年来,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都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促进STEM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协同政府各个部门、大中小学、企业、科研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力量,共同促进STEM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引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潮流。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STEM教育还刚刚起步。农村的孩子如果能在这波STEM学习的浪潮中不掉队,也许他们在未来就能多一份竞争力。而如果他们的教育中少了这一部分,则可能永远被时代抛在后面,贫困只会加剧,不会消除。

中国平安今年在农村做的尝试也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今年6月,中国平安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启动"AI不孤读——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面向全国1000所偏远乡村小学,开展科技素养课。计划包括邀请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学者研发适合农村孩子的教材和配套实验包,给农村学校援建科普实验室,以及对校长和教师作相关的培训。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组织人顾建军领衔编撰和设计的。教材主要设置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农业科学五大课程主题,与国家科学技术课程相衔接,并融入科学、技术、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以补充和拓展国家科学技术课程。

作为我国第一位系统进行中小学技术教育基础研究的学者,顾建军对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都作出重大贡献。据他介绍,“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 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强调动手,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打通课本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在国内具有领先性,类似于国际上的STEM教育。

今年9月起,项目开始陆续在河南、广西、云南、甘肃、贵州等地开展启动仪式和校长培训,至今共组织培训了近一千名乡村校长。走进这些地方后,发现他们的科学教育比预想中更弱。"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有些乡村学生竟连一个种子发芽的实验都没有做过。" 云南省教研员席学荣在云南校长培训中说道。虽然大部分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但甚少有专职科学老师,且科学课被挪作他用是普遍现象。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近年来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恰逢其时","加强对STEM教育紧迫性的认识"。

农村学校的校长们都明白这些道理,只是苦于资源和师资,他们没有更多选择。最新一期青少年科技素养启动仪式暨校长培训来到贵州,这个全境被大山覆盖,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在贵州境内坐车,不是在过隧道,就是在过桥梁,有五座大桥排名世界前十,前一百的桥梁它占了近一半。

陈校长从遵义到贵阳参加培训,他说,"当校长的哪个不想让自己学校的娃娃多学点本事,只是我们山里一来条件有限,二来也缺乏指导。现在中国平安这个公益项目来到我们学校,我觉得特别幸运,学校的孩子也特别幸运。"

大山关不住孩子的“好奇心”

今年10月份,在经过校长培训之后,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教材和实验包陆续发放到各个学校,按照规定,老师们要先通过APP一套课程的学习之后,再给学生们上课。但是,却禁不住孩子们对实验器材的好奇。他们每天要去办公室看一下实验包,问里面是什么,每天都问。

朱福寿是甘肃静宁县大寨小学的老师,他禁不住孩子们的请求,用教材给孩子们讲"变幻的颜色",并用配套的实验包让孩子们做陀螺。"我们平时虽然也有科学课,但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听,没有动手的机会,这次他们每人都能做点东西,如获至宝,如饥似渴,下课都不下课,求知的渴望令人感动。"

朱老师把孩子们做陀螺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得到了无数的赞。

一个小小的陀螺就能带来这么多快乐,更别说一个走马灯。走马灯根据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制成,点燃灯下的蜡烛,被加热的空气,体积膨胀的同时密度减小,在灯筒内徐徐上升。运动的热空气便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起来。这个原理,如果孩子们不亲自动手尝试,也许永远都不会明白。

老师说,当灯转起来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是她见过最纯真的画面。

大山也许能“关住”乡村孩子,却关不住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交流群里每天都在分享着老师的上课和学生的作品,"孩子们兴趣盎然,双眼放光,废寝忘食,忘记了下课,没完成的孩子们把半成品带回家,说明天他也要让太阳能汽车跑起来,看着一双双渴望知识、孜孜不倦探索科学的眼睛,我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着。整个过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中国探月航天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其乐融融,孩子们乐学,老师也乐教。"河南登封北区少林校区董少卿说。

STEM教育恰逢其时,不可不为不可慢为

只要有条件和空间,山里娃一定也会令人刮目相看!

11月6日,致力于研究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UNLEASH)在深圳开幕,来自平安智慧小学的6位小学生代表,为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代表带去了科技素养教育与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案例展示。

"长大以后我要建一个很大的医院

就像公园一样

病人可以坐着流动救护车

瞬间移动到任何一个地方

隔离病人可以住在空中治疗站

小孩子也不再害怕吃药

因为医院里的药就像零食一样好吃"

为了指导全球可持续发展工作,联合国2016年正式启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了2030年实现消除贫困、消除饥饿、优质教育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既宏大又具体,为各类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趋向性指引。孩子们聚焦"优质教育,良好的健康福祉,清洁能源,可持续的城市与社区"等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展开讨论和项目设计,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嘉士伯集团&嘉士伯基金会董事长、UNLEASH秘书处主席弗莱明?贝森巴赫惊奇于这些"农村娃"的表现,俯身写下寄语,"I am very impressed by these 'young' Chinese talent!"("这些中国小天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并希望未来他们长大后也能参加UNLEASH,一起助力可持续发展。

立足国内,展望世界,中国平安"AI不孤读——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正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培养乡村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世界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优质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们通过这个项目,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展现自我,这无论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于他们整个学校,都是特别大的突破。这也能激励其他小朋友,只要他们努力,就能站上更大的舞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近来在演讲中也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现在算起到2035年,目前的中小学生到那个时候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高原阶段、正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黄金年龄、正赶上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段。所以,现在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恰逢其时,不可不为,不可慢为。"

"AI不孤读——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今年刚刚起步,正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它不仅能给1000所学校的孩子们带来难得的人生体验,相信还能给中国农村的STEM教育带来有益的探索,为全球教育扶贫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