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 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51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88406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500060
不同大奖有重合是正常的,评价品质的相关性、诺奖级的精神比诺奖本身更重要。从鼓励创新的方面,一方面是发挥科学家共同体的作用,提名和匿名保密,但发奖的权威性、原创性和公正性产生了很大的激励性,设置如果不合理就会有消极的方面。推广社会评价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鼓励原创人才的出现,是慢慢需要探索的。
科学界对科学家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同行评议出来的,对他过去工作的认可。有些科研成果被社会广泛接受需要时间,刚开始只是孤独的潜行者,让他们坐住冷板凳,是一个耐心的问题、是一个时间跨度的问题。
尤金加菲尔德博士的一项研究表示,当时的一份榜单50人论文高被引,有六位获得了诺贝尔奖。彰显了科学家个人的声望,5100多万篇,获得极高引用次数是非常困难。定位他们的作者,去遴选诺降级别的科学家。还有一些定性的指标。遴选出360位,54位获得诺奖。
学科建设是从新中国开始的,中国是从技术开始,而西方是先有科学才有技术。现在机遇来了,研发人员有600多万了,拥有最完整的学科体系,虽然还不强,但科学繁荣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下一步就会普遍发展。
很多科研工作者,大科学家年轻时候的梦,是对未知世界的一个好奇心,对仰望星空时候的梦,开始在成年中去追逐,不忘追梦初心;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一方面顶天新的人类认知边界的开疆拓土者,一方面立地,比如高锟的光纤,锂电池古德伊纳夫。好饭不怕晚,重要的是坚持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