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获总书记点赞

2020-05-27 21:02:10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佳星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2020年1月24日

有这样一群人

完全忘记了那天该是万家团聚的除夕夜

他们将习近平总书记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的战令牢记于心

他们将保家卫国的誓言融入骨血

整装出发,深入抗疫一线

用现代化的医疗和科技手段

捍卫人民健康

挺进武汉!

他们用行动践行誓言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4月30日,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总结,经过80多天的艰苦努力,军队支援地方抗疫斗争取得重要成果,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对我军是一次大考。人民军队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实践再次证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军医学科研优势,加快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研发,拿出更多硬核产品。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在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斗争中,我军战疫的科技战线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赞誉。

果敢亮剑:领跑全球新冠疫苗研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军队抽组的军事医学专家1月26日前往武汉,全力进行科研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来到武汉,做了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并且准备进行最长期奋战。”陈薇说。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支队伍不是第一次果敢“亮剑”。

多年前,陈薇带领团队历时10年研制出列入我军战略储备的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并由此奠定了团队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领域的领跑地位。

2017年,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埃博拉疫苗获批上市。那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临床试验,承载着军队医学科研人员“战必胜、攻必克”的庄严承诺。

我国自主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在“学习”病毒的前提下,对病毒进行“手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个人们需要的载体病毒,装载上病毒片段,注入人体产生免疫。

对于前沿疫苗研制技术的掌握大大加快了疫苗的研发进程。迎战新冠病毒,我军疫苗研发团队再次果敢“亮剑”,争分夺秒开展科研攻关,在严谨充分的临床前研究基础上,重组新冠疫苗顺利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

3月16日20时18分,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开启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健康成年人陆续注射全球首个新冠疫苗。

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疫苗注射进入身体里的28天内,在健康人体内激活免疫系统,无一人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表明了疫苗的安全性;第14天,人体内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增加,人体内特异性T细胞应答高峰;第28天,人体内出现抗体数量高峰。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是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疫苗安全,并能引发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

4月12日,二期临床试验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6年前的两会期间,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接见部分军队基层人大代表时,就听取了陈薇汇报。陈薇在后来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表示,“习主席的殷切期望,是我迎难而上在医学尖端领域取得更大成绩的最大动力。”

不竭创新:战略性药品研发沙场“点兵”

时间回到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他首先来到军事医学研究院,听取研究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总体情况汇报,结合展板和实物了解疫苗和抗体研制、药物筛选、病毒致病机理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和应用等进展情况。

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钟武为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正在研制的抗新冠肺炎药物品种、临床研究、生产供应和知识产权情况。

“在向总书记介绍药物研发情况时,他不时询问研发进度、量产时间等方面的问题,时刻关注着新冠肺炎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工作。”钟武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科研工作做得更踏实,尽可能发现更多更好的药品解决临床问题。未来要充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从事药物研发的军队科技工作者,必须把科研创新成果应用到捍卫国家安全、护佑军民健康的伟大实践中!”

“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关系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性药品研发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新药研制,我军科研人员牢记使命,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工作,以自主研发硬核产品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

2004年,我国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但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指定用药“达菲”供不应求。关键时刻,我军新药创制研究团队自主研制的抗流感药物“军科奥韦”获得军队规范药品审批制度后的第一份新药证书。2009年H1N1流感袭来时,相关团队又一次展开应急攻关,迅速将药品产能提高30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储备任务。

应对此次新冠疫情,战略性药品研发的相关平台构建了针对冠状病毒有效的广谱抗病毒化合物库,包含数万个化合物,相关团队基于冠状病毒的靶点、机制以及化学相似性对化合物库进行了虚拟筛选,命中潜在活性化合物大概数千个针对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团队夜以继日地进一步评估筛选,从中挑选了百种对普通冠状病毒具有高活性的化合物开展体外评价。

万、千、百,这组体现筛选顺序的递减数字,“数说”的是应对突发疫情我国战略性药品研发沙场“点兵”的推进步伐。

能打胜仗:迅疾提供高生物安全等级保障物资

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无论是病毒检测、疫苗研发还是药物的筛选评价,都离不开高生物安全等级的隔离防护。

1月23日,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团队在军队抽组的军事医学专家抵达武汉前,作为科研工作的“前锋”奔赴武汉。

军事科学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祁建城此前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也与现有条件“谈判”的保障之战,团队必须用强大的保障实现“战斗减员为零”的目标。

除夕之夜,卫勤保障团队为普通实验室实施改造,使其拥有生物安全环境。帐篷式移动实验室抵达武汉后,团队快速就地展开帐篷实验室,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搭建了科研攻关平台,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检测试剂和疫苗抗体等研究提供装备支撑。

1月26日,陈薇院士团队抵达后一天内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在武汉临床检测遭遇瓶颈期的1月底和2月初,发挥了突出作用。

2月15日,武汉风雪交加,移动式帐篷检测平台和车载P2+检测平台经受住了武汉风、雨、雪的考验。军事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持续在帐篷和方舱内与病毒赛跑,持续推进科研工作,而移动帐篷静静地保障研究者和环境免受病毒感染。

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物资相对短缺,高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护服无处采购,必须自行生产。

疫情需求就是命令!军事科学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的攻关团队多年来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国产装备,其安全数据不输国外装备,成本低,安全有保障。

“想方设法扩大产能是我们当时的首要任务。”祁建城说,团队马不停蹄地协调部署生产,经过紧张的加班加点,上千套正压防护装备发往武汉、湖南、北京、河北等地,迅疾为各地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疫苗研发

药物研发

物资保障

……

在疫情突发的危急时刻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出现在

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场景之中

以科研创新的“硬核”力量

以不变的家国情怀

以舍我其谁的争先气势

不负总书记嘱托

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赢得“岁月静好”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