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们该如何生活?

2020-05-18 15:13:45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田晓航、温竞华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们该如何生活?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温竞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分类有序开放公共场所。当防疫成为常态,该如何适应“新生活”?疾控专家认为,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按照各地不同风险等级要求,逐步恢复生活秩序。

指导意见从五个大方面出台了20条重点措施。在“重点场所防控”一条中提出,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餐馆全面开放,影剧院以预约、限流方式开放,这让压抑了几个月的“吃货”和“影迷”们心花怒放,但也引起一些人对疫情重燃的担忧。

“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我们推进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条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常态化防控意识,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参加人员聚集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等专家建议,优先采取网上购票或现场扫码购票,在影院观影时分散就座,近距离接触时戴好口罩;能不聚餐就尽量不聚,能在户外吃就不在室内,在室内要注意通风;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除了注意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以外,还要尽量减少讲话和逗留时间……

生活回归日常,却又“不同寻常”。当前,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但散发病例引起聚集性疫情风险不容忽视。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5月12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均与此前聚集性疫情相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说。5月10日,吉林省公布舒兰市新增11例本地确诊病例,并按照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将舒兰市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高风险。

“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宋树立说,要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

口罩成“标配”,出行先预约、实时查看“热力图”,就医先测温、登记信息……虽然疫情防控措施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小麻烦”换来“大安全”。

专家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能够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暴发和扩散;同时,继续提倡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分餐制、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国人的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这也是对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的最好践行。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防控新冠肺炎,也能够防控其他传染病。”贺青华说,做好个人防护的常态化,希望这些良好的习惯变成我们生活的常态,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跟踪评估“五一”期间人员较大规模流动和一定范围聚集情况下防控举措的效果,总结旅游景区、餐馆、住宿、商场等场所既有利于防控、又有利于复市的有效做法。在抓好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础上,推动更多生活服务设施恢复经营,带动居民消费回升,更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