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的“成年礼”,等你来检阅——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侧记

2020-08-20 15:59:25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唐婷 刘垠

科技周的“成年礼”,等你来检阅

——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侧记

本报记者 唐 婷 刘 垠

没有喧闹的歌舞,也没有炫目的舞台布置,3个朴素却动人的科学小故事却牢牢抓住了现场观众的视线。19日上午,以“南仁东和‘中国天眼’”、“袁隆平的两个梦”等为主题的一组科学故事会拉开了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序幕。

不知不觉间,自2001年起亮相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已经伴随公众走过了17个年头,今年正好是第18届。步入成年的科技周,会带来哪些新惊喜呢?请跟随科技日报记者的脚步,走进军事博物馆看看吧。

高精尖  黑科技酷炫又烧脑

通过意念来操控汽车,并不是科幻片里的专属桥段。脑机接口技术在不需要外周神经、肌肉组织参与的情况下,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通信。

“我们通过设备采集、放大脑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识别解码大脑信号,接到汽车控制系统。”国防科大智能科学学院讲师于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大脑直接产生控制命令,目前实现了汽车的启动、左右转向,前进、倒车以及停车等简单的功能,目前在封闭道路上行驶速度可达5-10公里/小时。

当然,脑控汽车“驾驶人”还得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于扬说,要训练采集大脑信号,识别特定指定,操作人操作时精神需高度集中,“我们准备把无人驾驶和脑控汽车相结合,人给出决策、汽车来执行,两者的优势将加倍放大。”

体验完脑控汽车,你还可以选择看一场360度无死角的球幕电影。在军博入口广场左手边,一座太空舱球形外形的建筑格外醒目。在360度太空球幕场馆里,你可以舒坦地躺在电动动感座椅上,半球形的观影视角带给人非同寻常的沉浸式体验,忽而火箭拔地而起、飞船钻入太空,星空璀璨是那样真切震撼。

接地气  科技创新惠民生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展位上,摆放了一台迷你版的磁共振成像仪(简称MRI)模型。模型的腔体内,躺着一个裹着蓝色马甲的塑料小人,模拟着患者接受肺部检查的场景。

这可不是一台普通MRI的模型。“我们研制的肺部气体MRI,能成功‘点亮肺部’,突破常规MRI无法对肺部空腔成像的盲区。”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欣对科技日报记者说道。

传统MRI的成像信号来源于水质子。而肺部与人体其他器官不同,是大部分空腔组织,周欣将之形容为一串充气葡萄。由于水密度不足以成像,传统MRI看到的肺部气体只能是漆黑一片。于是,周欣创新使用能激光增强的“氙气”作为气体造影剂对肺部进行磁共振成像探测。

“患者穿上特制的射频线圈马甲,吸入激光增强的氙—129气体,躺在MRI磁体内自由呼吸,肺部被‘点亮’的角角落落便清晰可见。”周欣介绍,该技术不仅能“读懂”肺部气体与气体交换的信息,而且能“捕获”气体与血液交换的信息。这种定量、精准、可视化的肺部疾病检测手段,为早期肺部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事实上,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历年科技周现场不曾缺位。肺部气体MRI之外,磁控胶囊内镜机器人也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

说起胃镜检查,大家会用痛苦、可怕来形容这一过程。现在,你只需吞下一颗亮着小蓝光的胶囊,躺15分钟就能轻松完成胃镜检查,不仅全程无痛苦,检查精度、效果和安全性也都很高,目前全国近千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应用。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虎圣说,该公司建立的可消化道健康云平台,让百姓和医学专家“触屏可及”,医生可在云端就图片诊断、典型病例讨论交流,从而实现远程诊断、分级诊疗。

放眼量  无人驾驶正走来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展区,各种“智能+”的设备和概念车,是观众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在IHCC高度智能概念车展台,工作人员在车子加油孔处挥了一下,黄黑相间的车门朝上打开,记者赶忙向后退了两步。

“车灯左前方的传感器掌控开门,我们用语音下达指令关车门。”工作人员张绍勇介绍,这款概念车主打未来共享出行,通过约车软件选好出发和目的地,无人驾驶的车子就会自己开到约车地点。随着自动驾驶遇到突发情况等问题的解决,预计到2025年,无人驾驶共享汽车会把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

无疑,科技活动周是一个释放奇思妙想的舞台,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活力的舞台。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大赛被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列为重大示范活动,今年的主题为“科技冬奥与智慧城镇”,目前处于网络预赛阶段,决赛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举办。

“今天的参观让我见识了不少‘高科技’,备受鼓舞。我相信,未来‘中国创造’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首师大附中初二3班袁正家说道。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