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立燎(左)进村入户和村民交流 受访者供图
走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基层一线的扶贫尖兵,驻村第一书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们中有不少来自科技战线,日夜驻守乡村,忘我奋战。今日起,本报开设“走近‘第一书记’”专栏,讲述他们的故事。
“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7月1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话掷地有声。会上,贵州省科技厅三级主任科员、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第一书记艾立燎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两年来,艾立燎奋战在贵州脱贫攻坚第一线,兴产业、察民情、解民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亮出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底色。
90后主动请缨赴一线
时间回溯到2018年,在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尚有280万农民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贵州人类发展指数仅超过纳米比亚。
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一批“精锐部队”被派到了一线。
艾立燎坐不住了。这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90后,敲开了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安守海办公室的大门。“我从农村来,想回到农村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机关当然比去农村舒服,但艾立燎的主动请缨,并非一时冲动。当初,从暨南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就放弃了在广州的高薪工作,考回了贵州。
2018年3月,艾立燎被派驻剑河县岑松镇南岑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贵州省科技厅的结对帮扶村,多年来,帮扶的接力没有中断,南岑村早已今非昔比,但依然没有彻底摆脱贫困。
初到南岑村,艾立燎寄宿在村民家。由于村民房子在路边,每每有大卡车经过,尘土飞扬,整个房子都在颤抖,一到晚上尤其难以入眠。
条件之艰苦,还是多少有点超出艾立燎的意料。苗语听不懂,吃饭不习惯,偏偏身上长起了荨麻疹,奇痒无比。
如果说,身体上遭点罪还能忍受,可村民的误解,却让艾立燎觉得委屈。有一天,一个村民喝醉了酒,竟然跑到艾立燎面前耍酒疯,他斥责艾立燎带着目的而来,是来镀金的。艾立燎说,最难受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打退堂鼓。
用了3个月时间,艾立燎跑遍了全村6个自然寨,遍访98户贫困户。设立教育帮扶基金、协调住院报销、帮助下肥抬水泥……哪里有需要,艾立燎就往哪里扑。原本白白净净的“艾书记”,也变得皮肤黝黑,常常脚上沾满着泥土,村民们开始亲切地叫他“小艾”。
把珍稀食用菌引进南岑村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在艾立燎到来之前,南岑村的产业发展一直是空白。坐落在半山腰的南岑村,山高林深,植被茂密,时不时可以看到野生的羊肚菌,而且长势不错。“如果发动村民种植羊肚菌,会不会也是一条出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艾立燎从贵州省农科院争取到了半亩羊肚菌菌种,搞起了试验。
艾立燎坦言,第一次种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羊肚菌进入成熟期后,由于没有及时采摘,很多都烂在土里了。但正是这次试验种植,让他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景。羊肚菌平均近百元一斤的市场价格,显然比玉米等低效作物要划算得多。
艾立燎多次邀约省州专家进村“把脉问诊”,更加坚定了珍稀食用菌产业的选择。
2019年秋收后,艾立燎争取到了贵州省科技厅一个农业成果转化项目,便立马从村民手中流转来了10亩的闲田,通过村集体公司,带动起全村45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开展合作的农业公司,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承诺保底回收羊肚菌。
那阵子,艾立燎三天两头往地里跑。短短3个月,从种植到丰收,贫困户的笑脸就是对艾立燎最好的回报。产自南岑村的羊肚菌,被卖到了省城贵阳。村集体公司第一次有了10来万元的产业收入。
尝到了甜头,艾立燎又争取到贵州省科技厅和省属国企的资金支持,打起了林下经济的主意。15亩红托竹荪和6万棒黑木耳,不仅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村集体的食用菌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80万元。这在南岑村,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悄然间,昔日那个白白净净的“俊书记”,摇身一变,成了黝黑干练的“菌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南岑村“无中生有”,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两年来,在艾立燎等驻村干部的倾力帮扶下,南岑村脱贫49户19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8.2%,降至1.9%,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对于艾立燎给村里带来的可喜变化,村支书肖世宏掰着指头算了起来:牵头成立了村集体公司、促成建设“星创天地”电商小木屋、争取贯通全村产业路、帮助兴建了芦笙堂……
如今的艾立燎,仍坚持每月在南岑村工作20天以上,与民同吃与民同住。骨子里,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南岑村,“我们村”成了他的口头禅,一提起来眉飞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