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那些不为人知的瞬间
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期盼已久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终于传回,等待的人群欢呼雀跃。
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然而,这个建设过程却困难重重。
1994年,我国决定启动北斗一号工程,进行卫星导航试验探索。当时,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各发射了20多颗卫星,已完成全球组网,并占用了最适合卫星导航的黄金频段。中国与正在建设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欧盟,推动国际电联从航空导航频段中最大限度地挤出一小段以供使用。
2000年4月18日,北斗正式申报。按照国际电联规则,必须在7年内成功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发射和接收相应频率信号,才能获得该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否则将无法取得合法地位。
2007年4月初,首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如期矗立在发射塔架上。但是,新问题出现了。
“进行第三次总检查的时候,卫星应答机突然异常。而应答机是天上、地下信号联通的关键。”此时留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他们用来修复的时间只剩下3天。
从西昌赶到成都,从零开始,重新进行检验测试。“那个时候,我们只能用汽车运过去,颠簸四五个小时,都是怀里抱着的,像个孩子一样保护着。”杨长风回忆。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北斗卫星起飞,于4月17日20时许传回了信号。
中国北斗一飞冲天,赶上了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
图为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
(文字整理:朱丽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