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20日消息(九九)在今天召开的“2019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表示,5G在设计之初,面对的就不是消费型互联网的需求,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属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的需求。所以说,5G的到来将成为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转型的起点。
突破管道定位 5G使能三大类应用场景
杨志强进一步表示,整个产业界都在非常积极地拥抱5G。5G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管道,更像是一个基于5G形成更大的产业。从5G挖掘的应用场景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第一大类应用是基于5G智能终端的云端服务。业界寄希望于5G的到来可以解决困扰多年的智能终端本身的算力、耗电、成本和尺寸等等之间的矛盾,可以充分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进行协同。产业界在相关方面做了很多业务的准备和投入,国际上的亚马逊、微软,国内的阿里、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都在布局云游戏业务。除此之外还有各类机器人、AR/VR硬件设备,5G可以带来云、边、端能力的大发展,2B、2C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二大类应用是工业互联网。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大发展的起步阶段,10月底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提出5G+工业互联网的八大应用场景:超高清视频、机器视觉、AR、VR、云端机器人、云化AGV、无人机和远程控制。同时,白皮书还发布5大行业典型案例,包含5G+电子制造、5G+港口、5G+电网、5G+家电制造和5G+物流仓储,从网络架构、业务场景、商业模式等方面阐述了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价值。
第三大类应用是车路协同。车路协同是非常重要、非常典型的场景,解决端到端更快的时延问题,在R16标准中还有计划进一步加强相关功能。因而车路协同业务,也是未来5G非常关注的场景。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经有16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9个智能高速示范项目,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界对这个应用场景非常关注。
除以上三大类应用场景外,各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文娱、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各行各业都在整合,进行5G方面的探索。
规模化应用面临挑战 产业链各方协同方能共赢
杨志强同时指出,5G在整个产业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且大家都非常看好未来的应用。但是,5G真正能够将这些业务转变成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建设成本。大规模天线的使用、基站本身的建设、以及基站的耗电量都对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需要业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建立来提升大规模建站的可行性。
2.产业端到端的成熟问题。5G网络结构非常复杂,SA架构是真正体现2B业务的基础架构,但是SA架构尚未完全成熟,中国移动正在与产业界一起进行大规模测试和实验。除网络架构外,终端方面也需要更加成熟,能够有更多的终端形态支持各类5G应用。
3.应用。可挖掘的5G应用场景众多,但是真正能够规模化推广和复制的应用并不明显,还需要整个业务市场的共同培育。
4.商务模式的创新。5G是2B的业务,2B业务如何能够达成共赢、可持续和规模化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全产业链、全社会共同探讨和摸索的课题。
中国移动一直是5G的先行者,从标准和产业推动开始,一直在发挥着引领作用。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宣布5G正式商用,在今年年底建设超过5万个基站,在不少于5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并且坚持以更加先进的SA网络作为目标架构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上周中国移动在广州召开的合作伙伴大会上,也发布了非常积极的市场策略:在明年发展7000万5G用户,销售1亿部5G手机,深入实施5G+计划,聚焦14个垂直行业,挖掘100个应用场景,打造100个标杆示范。
杨志强表示:“中国移动将通过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示范应用,联合产业界共同推进5G更好的服务于世界,服务于未来更美好的生活。”